養生要順應自然,二十四節氣的健康規律
二十四節氣是長期生產實踐的產物,它總結了天文、氣象和農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反映了季節、寒暑、天氣的變化,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純屬陽歷,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春光正好時
春天的花背景;復活節景觀
立春(2月4/5日)、雨水(2月19/20日)、驚蟄(3月5/6日)、春分(3月20/21日)、清明(4月4/5日)、谷雨(4月20/21日)。
春日融融,是令人驚喜的美好時光,也是最適合重新開始的季節。天氣回暖,萬物吐芽生發,潛伏在慵懶身軀里的靈魂已經蠢蠢欲動,等待新生的能量,因此,養生顯得十分重要。
集合的新鮮綠色蔬菜放在黑色的石頭
春天肝氣旺盛,相對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飲食上仍以清淡為主。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補充冬季的攝取不足。譬如春天產的菠菜嫩極味美,亦有養血功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春天是陽氣上升的的階段,不需要特別進補。
冬季人體新陳代謝變慢,陽氣下降,春暖花開之時,正好可以重新補充身體的陽氣。起早運動,舒筋活絡也是養護肝臟的方法之一。
夏日當頭時
夏季時間花
立夏(5月5/6日)、小滿(5月21/22日)、芒種(6月5/6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7/8日)、大暑(7月23/24日)。
夏熱使人體腠理開泄,加之乘涼飲冷,每易損傷陽氣。如何能做到夏季養陽呢?
夏季自然界萬物生長旺盛,起居也應隨之作適應性調節,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靜處散步、慢跑,呼吸新鮮空氣,舒展人體陽氣。
湖南常德最高溫飆升至35℃
夏季天氣溫熱,應注意飲食調節,切勿極饑而后食,食不可過飽。亦忌極渴而后飲,飲不宜過多。還須慎食瓜果冷飲,以免傷脾胃陽氣。
老年人或體弱者,陽氣不足,久居空調室內,會感到頭暈腦漲,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導致受涼感冒等病癥。
秋風送爽時
雨柳枝枝弱,風光片片斜。立秋,一個季節的結束,另一個季節的初始。
立秋(8月7/8日)、處暑(8月23/24日)、白露(9月7/8日)、秋分(9月23/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
秋天有時不太明顯,但從養生角度卻很關鍵。因為由漫長酷熱轉冷冬的短暫交替,正考驗身體機能,要能儲存能量安度寒冬,就得從涼意甚濃的秋天保養起。
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因為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 。從食物屬性解釋,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氣。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過量。
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這是延伸自五行理論("木火土金水"對應"青赤黃白黑"再對應"肝心脾肺腎")。
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慢慢增加,不適合吃太多陰寒食物,菜最好過個火,燙一燙再吃。尤其應避免瓜果,因為"秋瓜壞肚"。
冬掛冰凌時
我一個人走過 立冬 小雪 大雪 驚蟄 小寒 立春 霜降 大寒 冬至 都沒有遇見你 ...
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冬至(12月21/22日)、小寒(1月5/6日)、大寒(1月20/21日)。
冬季,由于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
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
哈爾濱:-33℃ 的早市 搭起暖棚賣菜 帶著手套收錢
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要堅持洗腳腳是人體之本,它與大腦、心臟都有密切的關系。冬季臨睡前如果堅持用熱水洗腳,不僅可以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還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