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怎樣養生→
今天(7月11日),我們正式進入一年之中最熱的時節——“三伏天”。高溫天氣,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從中醫上講,盛夏卻正是一個極好的養生時機。
我們該如何借“陽”養生?“冬病夏治”又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呢?
武漢醫學會和湖北廣電大健康發展中心聯合推出2023三伏天夏季養生特別策劃,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網絡健康系列公開課《院士開講:全民健康課》繼續上線,特邀兩位知名專家為大家帶來精彩科普。
哪些人群需要“冬病夏治”
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冬病夏治,先對照圖片看看自己的癥狀↓↓↓
冬病夏治中的“冬病”,即一些慢性病、反復發作的疾病,在中醫理論上是“陽虛”所導致的。所以趁著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來借陽補陽,通過適當的內服或外用等方式,加強祛除體內伏寒,調節人體陰陽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就能起到治療冬病的效果。
武漢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湖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孔明望為大家進行科普。
“冬病夏治”主要針對一周歲以上虛寒體質的人群,患有冬天容易發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復感冒、風濕病等;而濕熱體質的人則不適合冬病夏治。
夏季養生四大“法寶”
01
灸法
一般以艾葉為原料,做成艾絨、艾柱和艾條,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體表的腧穴或疼痛處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
02
使用刮痧板蘸少許刮痧油在皮膚表面沿一個方向刮動。刮痧能刺激經絡穴位,以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疏通經絡、舒筋理氣、祛風散寒的作用。
03
拔火罐
拔火罐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中醫療法。拔火罐也是通過刺激經絡穴位,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來疏通經絡祛除寒氣。
04
穴位貼敷
這一療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根據中醫辨證理論,采用中藥制劑貼敷于經絡上的特定穴位。藥物經皮膚由表入里,到達經絡和臟腑,以達到治療目的。
穴位貼敷的四個“選對”
藥物穴位貼敷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將藥物直接貼敷于體表穴位上,藥性由表入里,滲透達皮下組織。
一方面在局部聚集提升藥物濃度,另一方面可通過經絡的貫通運行,直達臟腑失調、經氣失調的病所,發揮藥物"歸經"和功能效應,從而發揮最大的全身藥理效應。
武漢市中醫藥學會膏方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主任藥師,武漢市中醫醫院藥學部副主任,國家非遺項目中藥炮制技藝傳承人張義生,正在為大家演示藥物穴位貼敷。
藥物穴位貼敷要做到四個選對:
選對時機:冬病夏治貼敷療法一般選擇初伏、中伏、伏各一次,連續貼敷三年。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可適當增加貼敷次數,貼敷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
選對藥物:抓住主證,辨證用藥,藥證對應。
選對方法:貼敷前擦汗、貼敷中揉膏、貼敷后按壓。
選對穴位:辨體、辨病、辨證綜合考量,結合藥物性質辨證施穴。
冬病夏治的飲食原則
夏季食補的“四字真言”——少食生冷。在夏季,可以適當食用性質溫熱的食材,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升發陽氣,強健身體,以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冬病夏治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
01
飲食不可“斫上中陽”
夏季可以喝熱茶促進排汗而達到散熱的效果。同時,善用中醫食療方,可以吃一些性溫、祛濕、和陽之物,比如生姜、綠豆、龍眼肉等。在此基礎上,應避免進食大量過涼的食物,比如西瓜、冷飲等,以免“斫傷中陽”。
02
洗熱水澡,溫水泡腳
學會和用好兩種熱養方式:可以通過洗熱水澡,或用溫毛巾擦拭身體的方法散熱,這樣的方法安全便捷,可使毛細血管擴張,加快機體新陳代謝,有利于機體排熱降溫。另外,溫熱水泡腳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03
保持樂觀心態
夏季天熱,容易使人心情煩躁,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學會克制情緒。平時對待人和事,不要悶悶不樂或經常動怒生氣,有助于顧護陽氣。
04
以動生陽
中醫認為,“動則生陽”,夏季運動必不可少,既可排汗增強新陳代謝,又有助于陽氣生發。但應注意,運動強度及運動量要適宜。運動過后可適量補充鹽開水或綠豆湯。
綜合:湖北發布、湖北廣播電視臺大健康發展中心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