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養生文化介紹
中國傳統養生文化介紹在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中,健康長壽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美好愿望。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世界文明古國。相對于世界其他地區的養生文化而言,華夏民族的養生理論與實踐由于有著古代哲學和中醫基本理論為底蘊,所以顯得尤為博大精深。它匯集了我國勞動人民防病健身的眾多方法,柔和了儒、道、佛及諸子百家的學術精華,堪稱一顆充滿勃勃生機和濃厚東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樹。一、“養生”的概念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等。養生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養生主》(?得養生焉?)內篇。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指人體生命;所謂養,指生育、哺乳、培養、飼養、調養、補養、積蓄的意思;養生,指調養人體生命,保養生命,已達長壽的意思,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的目的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因為身體是我們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體是我們有一個健康人生的基礎。保健作為醫學專用術語,是近代西醫傳入以后才有的,它是指集體和個人所采取的醫療預防和衛生防疫相結合的綜合措施。養生與保健,就個體保健角度而言,兩詞的含義基本上是一致的。1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的燦爛文化,對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醫學領域里,中醫傳統的養生學,對于延緩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壽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它是祖國偉大醫藥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奇珠。二、養生的意義?堯問于舜曰:‘天下孰最貴?’舜曰:‘生最貴’?。《十問》(馬王堆醫學史料記載)這充分反映出我國古代延續到今的?貴生?思想,即對生命的崇敬。中華養生產生于上古先民為抗御嚴酷的自然環境,調整體力,抗御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養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我們的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在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中,健康長壽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美好愿望。因為對生命的崇敬和對死亡的恐懼使得人類社會對健康長壽的追求成為一種本能性的一致追求。對每個人而言,健康是人存在發展的基礎。沒有了健康,一切都等于零。對于社會而言,健康是一個社會問題,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長。國民的健康,直接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存亡和民族生命力的旺盛。三、中國養生文化的特點中國養生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的產物,其理論體系本身具有這種學科所具有的雙重特征。具體來說,中國養生文化的社會科學性質主要體現在其理論體系與中國古代哲學存在2著一種千絲萬縷的關系,中國養生文化的自然科學性質則主要體現在它的傳統醫學發生一種血肉相聯的關系。
作為一種煥發著勃勃生機的文化現象,傳統養生學在數千年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而且也積累了一整套實用、同時又充滿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睿智的實踐方法。(一)形神兼顧,養神為先就養生學的范疇而言:1、形:指形體,包括人體的皮肉、筋骨、脈絡、臟腑及充盈基間的精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外殼。2、神:指人本的精神思維活動,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內在主宰。3、形神之間的關系:形是基礎,神是主導;無神則形不可活,無形則神無所生。形體與精神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制約、互為依存的密切關系,所以養生包括養形和養神,二者必須兼顧,形神共養,不可偏廢。只有形神統一,才是生命存在的首要保證;只有形神共養,才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的最佳手段。形體與精神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制約、互為依存的密切關系:一方面,形的存滅決定了神的存滅,神只能即形成存,決不能離形而生,神的生機旺盛只能建立在形體健康的基礎之上,所以欲養神必先養形,用《黃帝內經》的話來說,就叫做?形體不敝,精神不散?(《素問·上古天真論》);另一方面,神的健康與否,也直接影響形體的盛衰存亡,欲康健形體必須重視養神,否則?精神內傷,身必敗亡。
?(《素問·疏五過論》)3可見養形與養神,二者必須兼顧,不可偏廢。4、養身需先養心主張形神共養,決不意味著把形、神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上。事實上就總體而言,中國養生學從來都視養神為首務,正所謂?太上養神,其次養形?(《藝文類聚·養生》)。鑒于祖國中醫學關于心神能統率五臟六腑、五官七竅、四肢百骸而為一身之主宰的生理觀,所以古代養生家大多認為調養心神,不但能使心強腦健,有益于精神衛生,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養心調神還可以有助于調養整個形體。《靈樞·天年》說:?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素問·上古天真論》也認為:?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神?在人的生命活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得神?、?守神?,就能保持健康、卻病延年;反之,神傷則病,無神則死。由于可見,形神兼顧、養神為先確實是中國養生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古代醫學認為,心神能統率五臟六腑、五官七竅、四肢百骸,為一身之主宰。即?神?是生命的主宰和生命存亡的根本。因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