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重舒肝順氣
春暖花開,可是很多人卻發現身體發生了一些變化,如,經常莫名其妙地抽筋、眼脹頭痛、眩暈耳鳴、嘴苦、肩膀酸痛、偏頭痛、乳房及兩脅脹痛、臀部及大腿外側疼痛等等,也有一些人舊病復發了,如,高血壓病加重了,胃潰瘍又犯了等。根據美國統計,出血性腦中風也多發生于春季。這些都是為什么?
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新華報業集團衛生所所長焦成綱副主任醫師介紹,中醫認為,春應于肝,萬物復蘇之際,肝氣旺盛生發,如果“升發太過”,或“升發不及”,都會引起不適,甚至生病。而情志舒暢,順時養肝,可保平安。
“肝”是新陳代謝的樞紐
為何說“春氣和肝氣是相通”的?
焦成綱所長介紹說,這要從“肝”在機體新陳代謝中的地位說起,現代醫學說,肝臟是人體內生化反應的中心,在這個“化工廠”里,一方面合成器官細胞所需要的生化物質;一方面降解處理器官細胞的代謝產物。
古人說,“肝,其地在血海,故其臟為血臟,其部為血部,而其職,主藏血而攝血”。人體新陳代謝的物質都是通過血液來運輸的,既然“肝,藏血攝血”,那么“肝”就是新陳代謝的樞紐了。
春天萬物復蘇,機體新陳代謝旺盛,“肝”排濁氣、暢氣血,“雙向運輸的樞紐”自然繁忙起來。
自主神經“主疏泄”
為何春天到了,肝氣旺盛,會引起一些人的種種不適呢?郭海英主任和焦成綱所長介紹說,這要從“肝主疏泄”的功能談起。
中醫的“肝”,并非單指那兩片肝葉,而是指“整個生化反應系統”。“肝主疏泄”是說,“肝”主管著整個生化系統的“疏泄”。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和調,經絡通利,臟腑器官等活動正常。“肝失疏泄”了,就會出現“肝實癥”,或“肝虛癥”等病理現象。
“肝”是如何“主疏泄”的?臨床發現,有的“肝病”患者,會失眠,這是自主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于興奮的表現;有的人憂郁,提不起精神,這又是副交感神經占上風的表現;交感神經興奮時,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縮,影響血流速度。檢測發現,肝病實癥的患者,其血液中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偏高;而肝病虛癥患者,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均低于健康人的標準。
因此說,“肝”可能是通過神經介質、垂體-腎上腺軸系統和凝血機制、內分泌系統等,來“主疏泄”的。
升發太過血壓升高一到春天,不少人有頭脹、后腦勺發緊等感覺,一些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也反映,他們的高血壓病在春天加重了。為何會這樣?郭海英主任說,這是“肝失疏泄”,“升發太過”了。
春天,生機涌動,肝陽旺盛,在人體內體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如果疏泄不及,肝氣升發太過,就會造成血熱上行,上沖于頭,引起頭頂部脹悶,面部潮紅,讓人情緒激動,動輒就大發脾氣等。肝火旺還會引起維生素A的不轉化,眼部充血而目赤。所以老百姓愛說,“春天易得頭上病,冬天易得足下病”。
古人不知“命門之火”從何而來,只好說“肝從木”,有“升發之性”。現代醫學發現,肝臟中的巨大能量,來源于線粒體。線粒體產生的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種高能化合物,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80%都直接由它提供,一般來說,含線粒體豐富的細胞,其功能也旺盛。肝細胞中約有2000個線粒體(腎細胞中僅有大約400個線粒體),春天新陳代謝旺盛時,“肝內相火”,“肝火旺盛”,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血管脆弱,血氣上行,就容易造成腦出血,美國統計的“出血性腦中風多發生于春季”,道理可能在此。
精神病多在春天復發
春季,也是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的高發季節。大量臨床數據表明,每年的3至5月份,精神疾病的復發率約占全年的70%以上。超過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發病都在春天,因此民間有“菜花黃,癡子忙”的俗語。這又是為什么呢?焦成綱所長介紹,原因也在“肝失疏泄”。
“肝”的特性是:“易動而難靜”、“其性剛,主動,主升”,有如此暴躁的“將軍性格”,其意志,是不喜歡被違逆的,如果有外界的精神刺激,特別是郁怒,就很容易擾亂肝氣的生發規律,引起“肝疏泄功能”失常,表現為肝氣郁結,上擾、下迫、橫乘、流竄之特性,讓人精神發病。
如果有人長期憂郁,致使肝氣“當升者不得升”,“結聚而不得發”,也很容易引起“肝疏泄功能”失常,而讓人患上憂郁癥。
精神病為何易發于春天,因為春天,“命門之火”產生的巨大能量,讓“肝”的個性更加剛烈。
我們前邊說過,“肝”是通過自主神經等來“主疏泄”的,現代醫學確實發現,肝氣郁結癥患者,有中樞調節紊亂,ADH及腎素-血管緊張素分泌或釋放增加等一系列神經內分泌的變化。
胃病、口苦皆緣于“肝”
春季,有人經常腿抽筋,有人經常會腹瀉,有人經常會困倦,更有的胃潰瘍老病復發了,這又是為什么呢?
焦成綱所長介紹,這種情形,叫做“肝旺脾虛”,肝氣過旺,氣血過多地流注于肝經,脾經就會相對顯得虛弱,脾主血,負責運送血液灌溉周身,脾虛必生血不足,運血無力,就造成了以上諸般癥狀。
前幾天,有位教師,白天與學生生氣,到晚上十一二點的時候(膽經最旺的時辰)肩膀疼痛加劇,他按摩了肝經“太沖”穴一分鐘,馬上止住了疼痛,這又是為什么?
焦成綱所長說,原因是,肝膽相表里,肝臟的火氣要借助膽經的通道才能往外發,所以,膽經的循經路線就會出現不適。很多人這時常犯咳喘病,尤其是夜里咳嗽不止,這又是為什么?
焦成綱所長介紹,原因是,肺在五行中屬金,可抑制肝火(木)宣發(金克木),但春天是木旺之時,肝氣是最強大的,誰也抑制不了,于是就出現了“木火刑金”的情況。肺臟此時,外有風寒束表,宣發功能受阻;內有肝火相逼,火氣難發,于是只有借咳嗽這一病理現象來排解內火和外寒了。
中醫有“肝為萬病之賊”之說,所以,有病調肝,往往會有神奇的效果,如那位按摩肝經止疼的教師。
情志舒暢可舒肝順氣
如何“順天時養肝”?
郭主任介紹說,首要的是“情志”。人體腦藍斑是人的幸福中樞,這說明“幸福快樂”是人的本能,而“肝主疏泄”又和“神經系統”密切相關,所以情志舒暢,可以舒肝順氣。
春天,古人提倡“寬衣散發”、“清明踏青”,就是要讓自己與生機勃發的大自然“天人合一”,助“肝氣與春陽”一同升發。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晨起,洗漱梳理已成習慣,為何特別強調春天梳頭?陽氣升發,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春天梳頭,順應自然,通達陽氣,宣行郁滯,疏利氣血。”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清淡。還可選食具有疏理肝氣的陳皮、平肝熄風的杭菊、柔肝和脾的谷芽等,以助肝氣之升發。
食補當講辨證。五味食物,酸味入肝,肝虛者宜多食。而肝火旺者,少食;五色食物,青應肝,所以春天要多吃各種青菜以養肝;五禽中,雞應肝,雞湯滋養肝血、肝氣最好,但痛風病人少食;春天肝氣盛,影響脾胃,應適當吃一些性味甘甜的食物菜肴,如粳米粥、白菜、大棗、水果等。
春練,不要選擇高強度的運動,那樣對人體養陽和生長不利。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