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運動健身的形式和流派

傳統的運動養生法,形式多樣,種類甚繁:

有一招一式的鍛煉方法;

有眾人組合的,帶有競技性質的鍛煉方法;

有形成民間民俗的健身方法;

散步、郊游、蕩秋千、放風箏、踢毽、保健球,跳繩、登高、

跑馬、射箭、舉石鎖

拔河、龍舟競渡、摔跤、賽馬、蹺板、走高蹺、舞龍燈、跑旱船

有自成套路的健身方法。

運動養生的流派,主要指自成套路的健身法而言。這些健身功法,大多源于道家和佛家。

(一)醫家運動健身法

(二)道家運動健身法

(三)佛家運動健身法

(四)武術運動健身法

(一)醫家運動健身法

《黃帝內經》記載導引術。

東漢醫家華佗創立“五禽戲”。

晉代醫家葛洪提倡“內修”和“外養”。

具有代表性的醫家運動健身功法,如華佗的“五禽戲”、馬王堆出土的“導引圖” 等。

(二)道家健身術

道家健身術其理論源于老、莊,主張以養氣為主,以提高生命能力,提出了“導引”、“養形”,強調了練氣以養生的觀點。

具有代表性的道家健身功法,如馬王堆出土的“導引圖”胎息經、八段錦、太乙氣功、太極混元樁等。

(三)佛家健身術

佛家健身術源于禪定修心,為保證“坐禪”的順利進行,便需要采取一些手段,以活動筋骨、疏通血脈。

具有代表性有達摩易筋經、天竺國按摩法、羅漢十八手、少林拳、禪密功等。

(四)武術運動健身法

中國武術講究形神合一,內外兼修。內養性情,外練筋骨,歷來被人們視為養生之道。

具有代表性的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洪拳、詠春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