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生功對人民的貢獻

養生術是鍛煉身體的一種很好的功法,為一般身體健康活動的方法所不及。養生功不僅對人的四肢靈敏、身體健康有作用,而且對人身生理的作用力尤大。

真正的養生功并非只增長筋骨肉的勁力,而是能讓人體內部產生變化增長功力。所謂“功力”,就是人體的各細胞由功法的推動加強了生物電的增長。也就是王薌齋先生所說的先天本能活力——自然力。這種功力不只能使身體健康,它還可以防病、祛病,并且能調動體內所有的功能做功,它還可以鍛煉好被損傷的器官,使其復原,讓人的壽命得到延長。而且練真正的養生功還可以凈化環境。因這種修煉方法對人益處甚多,故而在上古時代將其稱之為“養生”。自上古至今,真正的養生法非常簡單,就是“閉目養神、練功力”,別無它務。

養生功是一門實踐科學,非某一個人所編造而成的功法。據老一代修養專家們說:氣功起始于上古時代,應是上古之人,物欲要求極少,故而閑暇時間較多,閉目靜坐,坐的時間久了,感覺出經常靜坐之人身體比不靜坐之人的身體強壯,不易患病,于是發明了“靜坐功”。經過幾千年多少萬人的實踐體驗確實讓人身獲益匪淺,相繼形成養生術。

(二)養生術的演變

周朝末,春秋時的老子練養生,亦懂八卦、五行、天干、地支等學,但他沒有將養生納入干支、五行、八卦之內。只是根據他觀察到的,宇宙間氤氳之氣與萬物無窮的變化,提出他自己的觀點:世間事物的運動變化永無窮盡的根本規律是陰、陽兩個對立面的交互作用。故而我將一陰一陽謂之道。道生一、一生二(天、地)、二生三(天、地、人),三生萬物。于是開創了道教,有了大道之說。東漢時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提出煉金丹,至東晉葛洪撰寫出《抱樸子·金丹篇》專論煉丹方術,煉丹之名大興,開創出練丹派,“養生”之名被掩。《周易參同契》將八卦、五行、天干、地支以及老子的“道論”、陰陽變化等,都結合到煉丹的方術上。以鼎器、爐火、乾坤、坎離、陰陽變化等,喻之男女,合以夫妻,拘其交媾等,書之丹經內,由于言詞深奧,比喻蹊蹺,致使后學者找不到門徑,有的產生誤解誤為房中術。房中術為正統道家深惡痛絕不齒之術,而又歷代有人解釋其真意,但歷代仍不乏誤解與評論者。解釋真意者如下。

1.五代修煉家彭曉所著《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中云:“《周易參同契》假借君臣,以彰內外。敘其坎離,直指鉛汞。列以乾坤,奠量鼎器,明之父母,保以始終。合以夫妻,拘其交媾,譬諸男女,顯以滋生。析以陰陽,導之反復,示之晦朔,通以降騰。配以卦爻,形于變化。隨之斗柄,取以周星,分以晨昏,昭諸刻漏。莫不托 ‘易’象而論之;故名《周易參同契》。”解釋的夠清楚吧?

2.明代學者楊慎朔謂:“《周易參同契》多形似之言,比況之語,故常為人所誤解:或流而為房中,或認以為爐火。”(見楊慎《古文周易參同契序》)

3.明末清初思想家、多學科研究家,著名學者王夫之提醒讀《周易參同契》及《悟真篇》等道書者“學仙者以為不傳之秘,多隱其辭,論為龍虎、鉛汞、交媾之說,使以自悟”;“龍虎、嬰姹,皆虛設之名矣”。(見王夫之所著《釋遠游》)

魏伯陽與張伯端二位真人知識那么淵博不可能不知道商朝殷王要殺彭祖以杜絕陰陽雙修之術的故事,他們怎能開倒車與殷王去牴對,太不可能了。

4.清朝悟元子——劉一明在紫陽真人著的《悟真直指》卷二,七言絕句六十四首,第七首末注解云:“明末彭好古不達此論,認為 ‘家家有’的字句,直指女鼎。近來知機子又以三峰采戰注疏。如此,愚迷后學,罪莫大焉!”咎由誰負!

魏真人自己也指出:“隱藏本根,托號諸石,復冒眾文。”說其書中隱語甚多。這種情況,有人說是時代行文上的特點。這個特點延續的年代太長了!

宋代張伯端——紫陽真人,在他幾部著作中用的形容、譬喻、影射、暗喻、反喻,以及字詞的代名等較之魏伯陽真人所用,有過之而無不及。注解他幾部書的,宋代翁葆光即舉出《紫陽真人悟真直指祥說三乘秘要》中,“精”的代名號有29個,“神”的代名號有37個。“氣”字的代號可能數不勝數,沒有列出代號數目。精、氣、神本是極簡單的靜功修煉主要成分。干擾它無益,容易生害。

清代付金銓在《悟真四注》中云:“丹經,有微言、有顯言、有正言、有疑似之言、有比喻之言、有影射之言、有旁敲側擊之言,有丹理、有口訣;似神龍隱現,出沒不測;東露一鱗,西露一爪,所以讀者必須細心尋求也。”北京道教協會研究員王沐,在北京氣功研究會講《悟真篇》時,解釋付金銓這段話,說:“這是告訴讀者,丹經用語五花八門,故設迷障,以掩真訣。不要在形式上打圈子,以致陷入迷陣之中,必須從反面、下面、夾縫中、邊緣外,找出真正含義。更從比喻詞、影射詞、暗語的隱語中,反語的 ‘機鋒內’尋其含義,破其啞謎。然后六轡在手,馳驟由心,掌握主流,一以貫之,才能剝去其掩飾的外衣,看到它本來的面目。”

《性命圭旨》有幾句評論,直截了當,符合事實。云:“爰及唐宋,諸仙疊出,丹經爍然,橫說豎說,種種異名載于丹書,不可勝數,究竟本來,無非吐露同出異名之一物耳。圣師闡教,敷揚備細詳說,實欲人人領悟,個個成真。殊不知名愈眾,而事愈敏;書愈多,而道愈晦。況多為廋詞隱語,孔竅其門,使后學者無縫隙可入。往往目眩心搖,輒生望溟之嘆!”評論得夠詳細。

《性命圭旨》這本書的理論比較結合實際,較之《參同契》、《悟真篇》用語容易懂點。但取代名號的特點依然存在。

總覽丹道書,凡是名聲顯赫的真人所撰之書,沒有一本不指責旁門左道的,沒有一本不惦記后學者的,很怕后學者走錯了路,進入曲徑。千囑咐,萬叮嚀,著寫出大篇忠言相告。據張伯端紫陽真人和悟元子劉一明在《參同契》、《悟真篇》等幾部著作中指責出現“旁門左道三千六,走曲徑的七十二家,以邪混正、以假亂真”。看來那個時代偽、劣、假功法的猖獗超越了歷代的氣功騙子,所以真人們甚不放心后學者。下邊附上兩段真人們牽掛后學者的忠言與指點,應如何練功的真言忠告。

用意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