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節氣講解人體器官視頻_養生節氣講解人體視頻_二十四節氣人體養生講解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值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處暑,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這里的“處”是“止”的意思;“處暑”表明暑氣至此而止,開始退伏潛藏。此時的氣溫進入了明顯變化階段,溫度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了。陽氣熾熱而催熟萬物后自然退位,陰氣開始彌漫,秋風漸肅。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p>

養生節氣講解人體器官視頻_二十四節氣人體養生講解_養生節氣講解人體視頻

處暑,意味著炎熱的夏天終于終結了;天氣的陽熱已經開始進入收斂狀態,就是將其下降至地面之下。造化之道,惟恐陽氣不降;因陽性本升,所難得者,陽之降也。故古人云:“夫虛者,陽氣出也;夫實者,陽氣入也。陽升則出,陽降則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則倦怠,交秋冬則健康也?!?/p>

養生節氣講解人體器官視頻_二十四節氣人體養生講解_養生節氣講解人體視頻

截止到目前,全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超過了兩千兩百多萬,致死超過了78萬人,這些數字背后都是鮮活的生命,許多的家庭將陷入悲哀、絕境;面對如此悲壯的疫情,我們一直高高在上的人類,總是想征服一切,是到了應該思考我們的思維模式、發展理念、疾病預防及治療體系的時候了。

二十四節氣人體養生講解_養生節氣講解人體視頻_養生節氣講解人體器官視頻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此外,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養生節氣講解人體器官視頻_養生節氣講解人體視頻_二十四節氣人體養生講解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處暑時節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由于秋天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小,相對濕度下降,特別是空氣的相對濕度低于30%以下時,人體就會感覺到皮膚干澀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結等,應該采取養陰生津潤肺措施以避免發展成為秋燥癥,可以適當多吃鴨肉、烏雞、牛肉、豬肺、紅棗、蓮子、蜂蜜、山藥、桂圓、薏苡仁等食物。宜多食咸味食物,如沙葛、粉葛等,少吃姜、蒜、韭菜、大料、茴香等辛辣食物。

二十四節氣人體養生講解_養生節氣講解人體器官視頻_養生節氣講解人體視頻

進入秋季,養生還要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是人所周知的。但歷代醫家和養生家對睡眠養生的重視就很少有人通曉,其實,科學的攝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規律及方法。

中醫的睡眠理論從唯物的形神統一出發,認為睡眠、清醒是人體寤與寐之間陰陽動靜統一的功能狀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包括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晝夜陰陽消長決定人體寤寐。由于天體日月的運轉,自然界處于陰陽消長變化之中,其表現為晝夜的交替出現,晝為陽,夜為陰。而人體的陰陽之氣也隨著消長而變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屬陽為陽氣所主,寐屬陰為陰氣所主。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鹅`樞·營衛生會》言:“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靈樞·口問》對此又進一步解釋為:夜半“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白晝“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二、睡眠的生理基礎是營衛運行;人的寤寐變化是以人體營氣(營氣是行于脈中,富有營養作用的氣)、衛氣(衛氣是行于脈外,具有保衛功能的氣)的運行為基礎,其中以衛氣運行最為相關?!鹅`樞·衛氣行》曰:“衛氣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夜行于陽二十五周,夜行于陰二十五周?!倍鹅`樞·營衛生會》也有相同得說法:“衛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這里說的“起”指起床,止即入睡。由此可見,當衛氣行于陰時則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形靜而入寐(人體進入相對靜止狀態而欲睡);行于陽,則陰氣盡而陽氣盛,故形動而寤起(人體進入動態而睡醒)。所以說人體的睡眠與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靜則寐,神動則寤;情志過極則難寐。

秋季養生之所以強調保證睡眠時間,是因為睡眠有很好的養生作用。馬王堆出土的《十問》醫書中說:“夫臥非徒生民之事也,舉鳧、雁、粛霜(鷫鸘)、蛇檀(鱔)、魚鱉、耎(蠕)動之徒,胥(須)食而生者,胥臥而成也……。故一昔(夕)不臥,百日不復”,可見不但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離不開睡眠。也就是說沒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睡眠的作用包括消除疲勞、保護大腦、增強免疫力、促進發育、利于美容等五個方面。 睡眠時,人體的精氣神皆內守于五臟,若五臟安舒,則氣血和調,體溫、血壓、心率均相對下降,呼吸及內分泌也明顯減少,使代謝率降低,體力得以恢復而消除疲勞。大腦在睡眠狀態中的耗氧量大大減少,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腦細胞能量的儲存,幫助恢復精力,提高腦力效率。睡眠不但是智力、體力的再創造過程,還是疾病康復的重要手段;睡眠中能產生更多的抗原抗體,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現代醫學常把睡眠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用來治療頑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睡眠與兒童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兒童的生長速度在睡眠狀態下增快,所以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是兒童身高增長的條件之一。睡眠對皮膚健美有很大的影響;這是由于在睡眠的過程中,皮膚表面分泌和清除過程加強,毛細血管循環增多,加快了皮膚的再生,使得皮膚因勞累過度所造成的顏面憔悴、皮膚出現的細碎皺紋在睡眠中得以恢復;所以說,睡眠也是皮膚美容的基本保證。

在這里要特別提醒老年朋友,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具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古代養生家說:“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認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是符合養生學的觀點的。另外,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時、午時入睡),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處暑節氣的到來也代表著伏天的結束,“出伏”之后,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氣侯逐漸干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而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處暑節氣的食療藥膳以清熱安神為宜。幾種適合處暑節氣的食譜有補肝益腎、開胸潤燥的芝麻菠菜,益氣寬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青椒拌豆腐,安神養心、健脾和胃的百合蓮子湯,清心安神的百合脯等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