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小常識 10個春季養生必知常識
一、10個春季養生必知常識
1:養生要養體
春季養生保健養體重要的是一個動字,動字包括勞動和運動,任何勞動和運動,只要不是過度的,對身體健康都是有益的,這就要求人們要勤于動,不要懶,動則促進氣血周流,懶則氣血流通緩慢。體育鍛煉是一種鍛煉,勞動也是一種鍛煉,人體不斷的活動,保證氣血的運行暢通周流,就會有健康的身體。
2:消脂排毒
千金難*來泄,消脂排毒正當時。 整個冬天,大多數人處于蟄伏狀態:深居簡出、運動量減少,又偏好膏粱厚味之食物,一冬下來,體內積存了大量的脂肪和毒素。古語有說:“千金難*來泄”,意思指的就是“春季消脂排毒正當時”。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地偏信民間的排毒藥物,其實,簡單的蘋果和鮮奶就有非常好的排毒功效。
試試早上起來喝一杯鮮奶,吃一個蘋果。溫和有益,又有排毒的效果。其他的水果,例如:草莓、櫻桃、葡萄也有不錯的排毒功效。還有海帶綠豆湯,因海帶中的膠質成分能促進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綠豆性寒涼,可清熱解毒,所以,飲用此湯,毒素自然會隨著大小便排出。
3:休養生息
女人養生應該由內而外,傳統養生認為睡覺是第一大補。民間有好多俗話:“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徹夜難睡,渾身疲憊?!薄八瘋€好覺,有如吃個母雞?!彼X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講的“一陰一陽謂之道?!蓖黹g睡覺是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白天工作學習是能量的釋放。陰陽各半,缺一不可。
4:省酸增甘
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土木相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功能。且中醫認為,五味入五臟,而酸入肝,甘入脾,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增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會傷害脾胃之氣。
春季為肝氣旺的時候,肝氣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難呈現脾胃虛弱病癥;而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飲食保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飲食宜清淡可口,忌清淡、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此外,春季是蔬菜的淡季,但野菜、山菜其生持久遲于一般蔬菜,并且富含維生素,可采戴食用,以填補蔬菜的不腳。
有鑒于此,春季飲食調養,宜選甘溫之品,忌酸澀,主要以補益脾氣為主,故可多吃一點大棗、山藥、鍋巴等。
5:養生先養心
養心就是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想得開,放得下,始終保持心情的平和。對人與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對他人多著想。過喜傷心,過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要保持正常的七情。養心要心靜自然,自己達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過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樂。當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標,而是有了目標就去努力。勝不驕,敗不燥,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過高了,一輩子也達不到。養心要勤用腦,腦子不用就癡呆了,要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事物,當然用腦過度也不是養生。
6:春捂不宜過汗
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凍”,但不是隨便“捂捂”就能達到保健的效果。劉敏說,捂的度就是不能過汗,如果天氣很熱了還里三層外三層的捂著,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7:享受清爽的綠色春蔬
春天肝氣旺盛,相對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飲食上仍以清淡為主。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補充冬季的攝取不足。譬如春天產的菠菜嫩極味美,亦有養血功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春天體質較差的人,一般可選用蓮子、芡實、薏仁、花生、核桃、燕窩、豬肝等平性食物。具多醣類成分的銀耳也有防發炎功效,亦可促進肝臟蛋白質合成。
此外,有過敏氣喘體質的人,在春天要特別注意體質的調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發過敏。 本文來自中醫養生
通常氣喘過敏是中醫所說的“氣虛”現象導致,擅長藥膳的楊賢鴻建議,可用黃耆、人參(白參)、伏苓燉補雞湯飲用,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改用參須或西洋參。
8:精神養生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可以說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節,對于養生也是如此。以往,一說到養生,人們就會說心態平和,但春季養生卻不同。劉敏說,“春天不要平和,春季一定要讓心情欣然、愉悅,秋天才要講求平和?!鄙侔l脾氣,多微笑。盡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
9:不宜過早穿單鞋
俗話說,病從腳下起。現在很多年輕女孩,很早就開始穿單鞋,對身體非常不好。腳和小腿是人體三陰經和三陽經的總匯,小腿內側為肝、脾、腎三陰經,外側為膽、胃、膀胱三陽經,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過早穿單鞋。
10:合理飲食
春季養生保健要合理飲食,保證身體的需求。人體需要各種物質,不能偏食,不能過飽過饑,人缺少了哪方面的營養對身體也不利,過多供給了營養,造成了體內某物質的堆積對身體也不利。所以飲食要全面適當。藥補不如食補,多吃些豆制品,大棗,五谷雜糧,少吃些拉圾食品。
二、春季養生保健的8個小常識
1、每天堅持多喝水
每天堅持多喝水,能夠增強身體系統的循環速度,緩解緊張的身體機能,提升預警能力和能量消耗。其實喝水還有另外一個好處減肥。如果你每天攝入16盎司的水,一年就能瘦掉5磅。
2、不要急于減穿衣服
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不要一下子換上夏季的短袖短褲,寒邪傷肺,容易導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中老年人不要急于減穿衣服。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凍”,捂的度就是不能過汗,如果天氣很熱了還里三層外三層的捂著,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3、徹底大掃除,遠離過敏
春天是過敏、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所以很有必要進行一次春季大掃除。大掃除盡量選擇天氣好、空氣清潔時進行,掃除前先開窗通風,盡量用濕掃代替干掃,防止室內揚塵,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用吸塵器,尤其要徹底清潔床下、沙發下、衣柜等衛生死角,被褥也最好拿到室外晾曬,地毯、窗簾每次換季時都應該清洗。
4、早上梳頭、晚上泡腳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至夜臥時,用熱湯下鹽一撮,洗膝下至足方臥,以泄風毒腳氣,勿令壅滯?!本褪钦f,春天早上梳頭、晚上用淡鹽水泡腳,能促進人體氣血運行,保健防病。
5、晚睡早起,不可戀床
春季養生在睡眠上要保持“晚睡早起”的習慣。晚點睡覺指晚上9點以后入睡。早起是指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起床,有利于氣機的生發,晚點睡不是越晚越好,最好在晚11點前入睡,否則第二天容易雙目赤紅,容易肝火上升。
6、晨起提倡宜伸懶腰
之所以提倡晨起宜伸懶腰,是因為經過一夜睡眠后,人體松軟懈怠,氣血周流緩慢,故方醒之時,總覺懶散而無力,此時若四肢舒睜岈伸腰展個岈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則有吐故納薪、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
7、多曬太陽補鈣
春分過后,日照時間漸漸變長。當大地脫去冬天寒冷的外衣,陽光灑在身上溫暖而柔和。此時,我們應該盡情享受陽光帶來的健康益處。民間素來有“學會曬太陽,勝過吃補藥”的說法。最好走出家門曬太陽,不要隔著玻璃曬。
8、“躲避”紫外線,注意防曬
一般只有到了炎夏,才會想起紫外線的存在。其實在春季,紫外線就已經開始對皮膚進行傷害。尤其在中午11時至下午3時這段時間,紫外線的強度比你料想得要高許多。紫外線很容易促使雀斑的生成,黑色素的沉積。因此防曬很重要。
三、春季養生六個小妙招遠離疾病困擾
一、防風御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別注意防風御寒,養陽斂陰。根據初春天氣乍寒乍暖一日三變的特點,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根據“春捂秋凍”的原則,一定要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適應春季氣候多變的規律。
二、調節飲食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忌過于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品,如參、茸、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特別是各種黃綠色蔬菜,如瘦肉、豆制品、蛋類、胡蘿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此外,還應注意不可過早貪吃冷飲等食品,以免傷胃損陽。
三、調養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調攝應做到疏泄條達,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戒郁怒以養性,假日去踏青問柳,游山戲水,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四、預防春困
春天風和日麗,但人卻感到困倦。疲乏頭昏欲睡,早晨也不醒,這種現象就是大家所說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體內循環季節性差異,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負荷加重,供應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造成的。那么怎樣減輕與預防春困呢?一要保證睡眠,早臥早起,克服消極懶惰思想情緒;二要積極參加鍛煉和戶外活動,改善血液循環;三要適當增加營養。研究證明,缺乏B族維生素與飲食過量是引發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維生素B族豐富的食品,吃飯不宜太飽;第四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五、運動鍛煉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體質投資最佳季節。春天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于吐故納新,充養臟腑。春天多鍛煉,會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種疾病,且令人思維敏捷,不易疲勞,人們可根據自己年齡與體質狀況選擇戶外活動,如太極拳、慢跑、放風箏、春游踏青等。
六、保健防病
春天溫暖多風,最適于細菌、病毒等繁殖傳播,易發生流感、肺炎、支氣管炎、流腦、猩紅熱、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講衛生,勤洗曬衣被,除蟲害,開窗通風,提高防御能力,傳染病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春天又是氣候交替的過渡季節,若不重視保健,或過食辛熱助火之品,再被時令之邪引發,一些舊病即易復發,如偏頭痛、慢性咽炎、過敏性哮喘、高血壓、心肌梗塞、精神病等,應特別注意從衣食住行各方面調攝預防。
四、春季養生保健千萬別做這九件事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3、忌濕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濕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皮膚保護,皮膚又不透水,外界的濕氣怎么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濕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濕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運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濕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4、忌久觀場演劇
這一條是勸我們注意養神?,F在電視網絡*節目非常多,不能過分沉迷于此,因為在觀看節目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會不知不覺地隨之而動,不再注意體內的感受。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聲色犬馬,就不能很好地體察民情,身體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隨時感知。所以*要適度,避免久視久聽而傷神。
5、忌熱著曬衣
徐文弻認為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夸張了,衣服曬得干爽以后,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于對身體健康造成什么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6、忌汗出扇風
這個也要靈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體時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風取涼是很正常的。這里說的忌汗出扇風是指氣溫不太高,因運動而出汗時,不要貪涼而扇風,或立刻喝冷飲。扇風雖然很愜意,但風為諸邪之首,帶著寒邪或濕邪不知不覺地就襲入體內了。
7、忌燈燭照睡
有些人喜歡開著燈睡覺,這也不好。因為光明的性質是屬陽的,人的睡眠需要陽氣入陰,有燈光照射就使得陽氣難以下潛入陰,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響睡眠質量。
8、忌子時房事
一天之中,陽氣最旺的時候是白天,可陽氣的初生卻是在半夜子時(23:00~1:00)。這時陽氣剛剛發芽,非常嬌氣,如果不加以愛護而行房事,會使這點稚陽熄滅,第二天的陽氣就不會充足,易生疲倦。
9、忌夏月涼水抹席,冬月熱火烘衣
這兩個習慣可能并沒有那么大的危害,現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條仍然有現實意義,也就是不能圖一時的痛快而違反季節規律。夏天不要貪涼,把空調溫度調得過低,容易導致出汗不足,氣機不能充分打開;冬天也不能貪熱,把暖氣開得過熱,容易導致出汗太多,精氣外泄。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