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哮喘是一種比較頑固的疾病,多在嬰幼兒期發病,如果忽視治療,可以伴隨終身。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過敏現象或者有過敏性鼻炎,有過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發病前兆會有打噴嚏、流鼻涕、鼻癢、眼癢、流淚等癥狀。 由于癥狀與呼吸道感染或炎癥相似,大人缺乏相關知識,往往在早期忽視治療,也極有可能被誤診。

春回大地,天氣由寒轉溫,草木生發萌芽,萬物復蘇。此時,人體肌膚新陳代謝還不能適應氣候變化的速度,因此皮膚中的污垢易引起炎癥、化膿。加上春季濕度逐漸加大,而溫暖的氣候和一定的濕度給細菌、病毒在呼吸道的生長創造了條件,感冒、流感、流腦、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常易發生。作為變態反應性疾病的支氣管哮喘也在春季高發。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春季常因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肝炎復發。

對中老年人而言,氣候乍寒乍暖,容易引起宿疾復發,尤其在春分前后,老年人最易復發偏頭痛、胃痛、慢性咽炎、過敏性哮喘、高血壓、冠心病、精神病等。因此,人們應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順應季節的變化。

根據祖國傳統醫學理論,春季氣候變化以風為特點,體內以肝、膽經脈的經氣最為旺盛和活躍。春季陽氣升發,養生者應順時而養,注重保護萌生的陽氣,使之在體內逐漸充沛旺盛。初春暖涼交錯,宜隨氣候變化而加減衣服等。

中醫認為“肝藏血”,從現代生理學來看,這里的“血”是指體內一切營養物質而言。體內大多數營養物質都以糖原形式儲存于肝中,而且肝本身也有一定的紅細胞生成功能。中醫還認為,肝和小便有關聯,如小便滯澀,可從肝的角度來治療。

這種認識是有科學性的。血中某些分解產物如氨類是有毒的,但肝可以使之集中并形成無毒的尿素而排出體外。一旦肝臟出現問題,其合成尿素的功能下降,氨類物質進入腎和膀胱,可以直接損害這些臟器,嚴重時會發生氨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