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養生:早睡早起重“平補”
今日是霜降。“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霜降指的是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
動物為過冬儲備食物
草木枯黃,落葉滿地
動物準備冬眠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葉勇副主任醫師介紹,中醫認為四時氣候、地土方宜、周圍環境等因素對人體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既強調人體內部的統一性,又重視機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性,這就是中醫學“整體觀念”的主要內容。應用到實處就是我們要根據每個節氣的不同特點進行適當的養生活動。
霜降氣溫變化劇烈,晝夜溫差增大,受寒涼氣溫的影響,人體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促使血壓升高,影響心臟血液供應,會有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險。
而中老年人體質弱,難以抵抗外界環境劇烈的變化,極易導致中風。因此,在深秋季節,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胃病、慢性支氣管炎及風濕病等疾病的人應加倍小心,科學合理安排生活。
霜降應“平補”
根據“四季五補”,即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系,霜降時節的飲食原則應以滋陰潤肺為宜,應“平補”。
為了應對秋燥,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類水果,蔬菜可適食胡蘿卜、冬瓜、銀耳、蓮藕及各種豆類制品等,也可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等食品以潤肺生津,可以防止秋季容易出現的口干、皮膚粗糙、大便干結等“秋燥”現象。
葉勇副主任醫師提醒,進補講究因人而異,脾胃虛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疾病患者進行食補時,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應選用氣平味淡、作用和緩的食物,食溫熱熟的食物,以湯類、粥類為適宜,既營養滋補,又利于吸收,可增強體質,保持旺盛活力,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
早睡早起
同時,在起居、精神等方面要合理安排與調整,要從秋季所適宜的早睡早起,慢慢過渡到冬季所適宜的早睡晚起。避免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導致抵抗力下降。
適量運動
“霜葉紅于二月花”。霜降過后,楓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適當的運動鍛煉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運動中,人的體溫調節機制處于緊張狀態,有助于提高肌體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功能,為入冬做好準備。
秋季氣候比較干燥,應選擇舒緩、運動量不大的鍛煉項目,如慢跑、散步、登山等,在早晨或傍晚適時有度地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每次運動前都要做好準備活動,運動時間不可過長,以微出汗為宜。
膝關節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
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盡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鍛煉結束后應休息好,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達到運動強身的目的。
中醫養生小妙招
霜降養生,葉勇副主任醫師建議大家可以做艾灸和推拿。秋天最怕“陽氣不降”而出現秋燥,可以艾灸涌泉穴,可以起到健身強心,益壽延年,引火歸元的作用。
方法:將艾條點燃后,靠近涌泉穴,施予溫和灸,以使穴位局部感到潮熱舒適為宜,每次灸20分鐘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10次。
晚秋時節,草枯葉落,人容易出現意志消沉、抑郁不樂等情緒,可以橫擦脅肋部,以達到疏肝解郁的功效。
方法:以手掌根部著力于腋下,單向由上而下推擦,用力要穩,由輕減重,有一定透力,推進速度緩慢均勻,反復推擦數十次,以溫熱和舒適為宜。
秋季養生對于保持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預防秋燥、防秋郁、防濕邪、防賊風。
END
葉 勇:中共黨員,中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湖南中醫附一針灸推拿科中醫整脊中心負責人,湖南省干部醫療保健專家組成員,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主要傳承人,湖南省針灸學會整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推拿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世界脊診整脊醫學聯盟兩湖分會副主席。
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師從多位海派整脊推拿大師,結合多年臨床實踐經驗,汲取現代美式整脊和意大利米蘭整骨技術,創新性提出“筋骨調衡”手法。臨床以“筋骨調衡”手法結合傳統推拿、針灸、針刀等特色針刺技術治療頸椎病、肩周炎、骨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狹窄、滑脫癥、骨盆旋移癥、青少年脊柱側彎癥等脊柱疑難病和各種脊柱相關性疾病(如頸性眩暈、頭痛、脊柱源性冠心病、胃痛、痛經等),手法細膩柔和、輕巧精準,榮獲首屆湖南省針灸學會“湖湘針推能手”稱號。
主持4項廳局級科研課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參加省市級課題8項,參編著作5部,先后在國家級、省級學術刊物第一作者發表相關論文10余篇,科普文章80余篇,榮獲湖南省中醫藥科技獎一等獎。
門診時間:周一全天、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上午
供稿:針灸推拿康復科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