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以嶺院士創立“通絡養生八字經”為健康教育實現壽而無疾提供新思路
7月24~30日是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內容包括:宣傳老年健康政策、宣傳老年健康科普知識、宣傳老年科學運動知識、宣傳適宜老年人的中醫藥健康知識。
7月23日,在中國老年健康教育高峰論壇上,中醫絡病學學科創立者和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應邀在大會上作《身體需要經營 健康需要管理——中華通絡養生八字經》的主題報告,分享了應用“通絡、養精、動形、靜神”中華通絡養生八字經指導老年人健康長壽及老年疾病防治取得的系列突破,為實現健康老齡化提供全新思路和系統化、科學化的解決方案。
本次論壇由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辦,大會吸引了教育界,醫學界,以及來自全國28個省、市、縣老年大學的校長、管理者及專家代表等300余萬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會。吳以嶺院士的主題報告激發了與會者的廣泛興趣,引發了熱烈反響和廣泛討論。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教授作題為《身體需要經營 健康需要管理——中華通絡養生八字經》的主題報告。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世界衛生組織預計2050年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0億,是現在2倍,65歲以上人口將占15.6%,是5歲以下兒童數量的2倍多;到205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預計達4億,約占26.9%。屆時,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指出293種疾病中有92種被確定為與年齡相關,最主要的是心臟病、糖尿病、慢阻肺、中風、阿爾茨海默病、慢性腎病和癌癥,約一半的死亡歸因于慢性衰老相關疾病,65歲以上老年人前三位死因分別是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占老年人群死亡的70%以上,死亡前的醫療費用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負擔。
吳院士指出,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嚴峻挑戰,首先要關注老年人健康,喚醒老年人健康意識,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如何經營好自己的健康,搭建傳播健康知識、提供健康服務的健康教育體系迫在眉睫!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
吳院士認為,我國在傳統養生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道家、儒家、佛家以及醫家四大養生流派都有豐富的論述,各有特色。比如道家養生強調精氣神三寶;儒家講究平和,以和為貴;佛家講究修身養性;醫家則強調絡通氣血、全精氣神(形)。
為了滿足我國健康老齡化的迫切需求,通過多年對中華傳統養生文化的深入研究,吳以嶺院士融匯“儒、釋、道、醫”四大養生流派的養生智慧,創新性地提出“身體需要經營,健康需要管理”理念,系統構建了“通絡、養精、動形、靜神”中華通絡養生八字經理論體系,與現代生命科學高度契合,對亞健康人群重回健康、患病人群做好慢病管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此外,吳院士帶領科研團隊搭建了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成立呼吸疾病研究中心、心腦血管研究中心、抗衰老研究中心等平臺,指導多個臨床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為老年健康教育帶來豐富科學實用的健康知識,為健康老齡化提供了系統解決方案。
通絡治久病,通絡治新病,通絡治未病
“絡通氣血通,健康伴長生。只有人體內的絡脈通暢才能使氣血運行順暢,才能長壽。”吳院士說。通絡,重點是圍繞絡病理論展開防病治病研究。
絡病研究是歷史留給當代的重大課題,吳以嶺院士系統構建了絡病理論體系,建立中醫絡病學新學科,榮獲六項國家科技大獎。
一系列科研成果證實,通絡可以治久病,如心腦血管病、腫瘤、糖尿病等;通絡可以治新病,如流感等;通絡可治未病,調整亞健康狀態,并可防止疾病傳變,防止病愈后復發。
在絡病理論指導下,圍繞“通絡治久病、治新病”開發了系列專利新藥并獲得了大量循證醫學研究證據。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津力達顆粒等為心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患者保駕護航。
通絡治未病方面,吳以嶺院士指出“飲食有節”的健康飲食指導原則和“起居有常”的健康生活規律,對未病先防具有重要意義。科研團隊以絡病理論為指導研發出了通絡降壓、調糖、調脂、減肥、排毒、通便6大系列產品,又稱“通絡六仙”,滿足三高、肥胖、便秘等亞健康人群健康需求。
衰老是多種老年性疾病高發的根本原因,“養精”是抗衰老的根本
“衰老是機體各組織器官功能隨年齡增長而發生退行性變化的過程,其本質是自我修復能力下降,全身衰老與系統衰老同步,不僅讓人失去機體功能,也是罹患癌癥、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最大危險因素。”全球正面臨著老齡化問題帶來的巨大挑戰,整體與系統衰老同步發生,是多種老年性疾病高發的根本原因。
善養生者,必寶其精,從腎藏精以及滋補腎精、協調陰陽出發尋求抗衰老解決方案。吳以嶺院士指出:“老百姓常講的這個人很精神,這個人精氣神兒好,這就是中醫抗衰老理論最核心的精氣神理論,精足,氣旺,神清,其實抗衰老理論就在老百姓的俗語當中。”吳以嶺院士系統構建了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導抗衰老研究,強調精是生命起源,氣是生命動力,神是生命體現,并提出了衰老的核心病機:腎精虛衰是衰老根本,元氣虧虛是衰老關鍵,形神耗損是衰老表現。抗衰老重在補腎填精,溫扶元氣,充養形神。
在吳以嶺院士帶領的專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以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為指導,對兩千年的補腎方劑進行了系統研究,傳承創新研發了八子補腎膠囊。目前,已有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十余項研究成果證實,八子補腎膠囊可通過逆轉DNA甲基化、改善細胞間通訊、調節表觀遺傳、減輕端粒耗損、維持線粒體穩態等多種途徑延緩衰老,并防治衰老相關疾病,可以改善認知功能、改善皮膚衰老、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延緩心肌衰老、改善肺纖維化、改善腸道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殖功能。系列科研成果已陸續發布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
“動形”有益但切勿過極 中華通絡操可預防疾病、促進慢性疾病康復
運動有益健康,過勞透支生命。唐代名醫孫思邈曾有“體欲常勞,勞勿過極”的論述,就是說運動有益健康,也要適度。慢性疲勞綜合征被美國疾控中心預測為“21世紀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之一”。研究顯示,81%的青少年及27.5%的成人運動量不達標,缺乏鍛煉,引發健康風險,易患心臟病、肥胖、糖尿病等慢病。科學適度運動至關重要。
動形可以選擇中國自古流傳的健身方式,如傳統的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包括在絡病理論指導下開發出的中華通絡操,都是動形養生方式,都是通過呼吸調節、身心松弛、意念集中和圓滑徐緩等有節律的動作來達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壽目的的鍛煉方法,堅持鍛煉將達到改善身體不良狀態的目的。中華通絡操曾榮獲中華老年體育舞蹈(香港)國際藝術節金獎二等獎。
河北省老年人體育協會中華通絡操專委會成員現場表演中華通絡操
神是生命體現 “靜神”重在調情緒,改善睡眠助健康
《黃帝內經》道:“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靜養元神、調節內臟,節養識神、調節情志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當下社會壓力大導致國人緊張焦慮、頭昏健忘、失眠多夢、抑郁高發。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睡眠障礙發生率約40%,全國約有5.6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全球有超過3.5億人患有抑郁癥。
吳院士強調:“養生一方面要動,另一方面還要靜,要在動與靜之間形成一個平衡。”很多人現在出現失眠、焦慮、抑郁,可以通過動形和靜神相結合的方式來調整自己的心神,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實現整體的大健康。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生活的基礎。在氣絡學說指導下研發的靜神類產品,如益腎養心安神片可發揮系統調控改善睡眠的作用,具有鎮靜、催眠的作用,同時可增進記憶、抗疲勞,可明顯增加患者睡眠時間,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睡眠效率,而且可改善神疲乏力、健忘、頭暈、心悸、腰膝酸軟等癥狀。還有解郁除煩膠囊能夠改善精神抑郁、心緒不寧、善太息、失眠多夢等抑郁焦慮相關精神癥狀;還可以改善胸脘痞悶、食欲不振、頭暈耳鳴、咽堵、口苦咽干、大便秘結等非特異性軀體感覺異常。解郁除煩膠囊相比西藥更具有綜合干預的優勢。
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難題,最突出挑戰之一就是健康問題。“通絡養生八字經”將為解決好全體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促進老齡化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寶貴經驗和重要借鑒。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