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鄧鐵濤 102歲

導讀

有這樣一群人,年過高壽之齡,仍然耳聰目明,思維敏捷,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國醫大師、名老中醫的防病養生有什么訣竅,這篇文章通通告訴你!

有這樣一群人,年過高壽之齡,仍然耳聰目明,思維敏捷,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健康時報微信曾報道過不少國醫大師、名老中醫的防病、養生訣竅,這篇微信通通告訴你!

國醫大師鄧鐵濤 102歲

102歲的國醫大師鄧鐵濤至今身體健康,耳聰目明,思維清晰,語言流利,步履安穩,他是腫么做到的?這其實源自其堅持“養生重于治病”,天天堅持的不懈的保健。

鄧老養生秘訣:

在鄧鐵濤的學術經驗繼承人陳瑞芳主編的《國醫大師鄧鐵濤康壽之道》,披露了他每天的養生之道:

1、晨起一杯水

鄧老每天早晨7點喝一杯熱開水。

早上空腹喝水或者吃些液體食物,對排毒通便很有好處。空腹喝白開水,不但可以喚醒沉睡了一宿的腸胃,還會促進蠕動,從而促進體內廢物的排出。

2、早晚量血壓

鄧老每早起床后,都會回房間測量血壓,晚上也會,并且做好詳細記錄。

測血壓可以有效的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最大程度地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家庭血壓監測時,應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覺前)各測量2-3次,間隔1分鐘,取平均值。

3、洗澡有秘方

數十年如一日,鄧鐵濤堅持冷熱水交替洗澡,至今皮膚保持較好彈性,很少老人斑,還能幫助全身血管的血液循環。

鄧老說“冷熱水交替,但不是絕對的冷和熱,是相對的冷熱交替,時間約10分鐘左右。”他提醒,年長者、有高血壓的患者,剛開始時注意水的冷熱溫差不能太大,否則易出現意外,要待身體適應后才可以加大溫差。

4、飲食:雜食不偏

鄧鐵濤被人問得最多的是“平時吃什么能夠長壽?”他總是笑著說:“只有四個字,雜食不偏。”

總結鄧老的飲食習慣:

1、每天三餐定時、定量,堅持每餐七分飽。

2、平時喜歡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飲食不過咸。

3、主食以大米飯為主,配以一定量的薯類、燕麥、蕎麥、豆類。喜食蔬菜水果,比如橙子、榴蓮、苦瓜。

3、每天早餐一杯牛奶。

4、肉類偏愛吃魚,還有雞肉、蝦類,雞蛋。

①鄧老講究雜食不偏,正符合《2016中國營養膳食指南》中的建議:每周攝入25種食物,每天12種食物。谷薯類、動物性食物、豆類和堅果、蔬菜水果和菌藻類及油脂等純能量食物,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早餐至少攝入4-5種,午餐攝入5-6種食物,晚餐4-5種食物,加上零食1-2種。

②鄧老比較喜歡吃橙子與榴蓮。有研究發現,經常吃橙子的人,猝死發生率較一般人低;而榴蓮則具有溫養心腎的作用,若吃后有上火感覺,可進食適量山竹以解其溫熱。

③每天一杯牛奶,可以保證優質蛋白的補充和人體鈣質的需要。

5、運動:早中晚三種運動

1.早上:自我保健按摩

①鳴天鼓:手掌貼耳孔,手搭在后腦勺,食指、中指配合著彈撥后腦勺,持續50次。可預防大腦癡呆,減緩耳蝸退化,防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

②聰兩耳:雙手食指插入耳孔,先向前旋轉,再向后旋轉,然后突然放手,持續50次。可保持聽力,防治老年耳鳴、耳聾(無器質性病變者)。

③擊枕處:雙手五指微曲,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為主,輕擊后枕部,來回50次。可有效改善睡眠,輔助治療頸椎病、頭痛、鼻塞。

④勤梳頭:每天用牛角梳,在起床后梳頭100次,可按摩頭皮、頭部神經,改善大腦血液循環,同時鍛煉手臂力量,預防肩周炎。

【八段錦】

鄧老每天都堅持做八段錦,不但運動了筋骨,而且起到了調理臟腑功能的作用。他認為,中老年人不宜跑步,宜每天閑庭散步30分鐘(平地行走),稱之為“醫療步行”。60歲以上的人,每天散步兩次,每次30-40分鐘。

2.中午:陽氣最盛,散步。

鄧老認為,正午時分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人體自身的陽氣也達到一天中相對較旺盛的狀態,此時在陽光下散步,也容易激發人體的陽氣。每天午飯前他都會圍繞著住的樓房悠閑散步10圈。

不少老年人身體虛弱,怕冷、疲勞、腰膝酸軟冷痛、氣短乏力、夜尿多。這跟體內腎陽不足有關。有上述癥狀的中老年人及陽虛體質者,甚至是經常感到精力不濟、經常無精打采愛打瞌睡的年輕人,不妨學一學鄧老的“午間散步采陽養生法”。

3.下午:繞著樓房走6圈。

當然,運動不單是體力的,也包括讀書、看報、寫文章等腦力勞動。大腦有諸多突觸,多學習、多記憶,就會使突觸數量增加,大腦衰老速度相對減慢。建議老人堅持寫寫日記,可以延緩老年健忘,對預防老年癡呆有一定好處。

6、作息:7點起床,23點前準時睡覺

鄧老每天基本都7點起床,23點前準時入睡。

中醫認為,卯時(5:00~7:00),手陽明大腸經正旺,有利于排泄。也就是最適合起床,喝杯溫開水,然后去排便。

而辰時(7:00~9:00),足陽明胃經“值班”,胃已經空了一個晚上,這時一定要起來吃早餐了。

子時(23:00~01:00)是足少陽膽經“當值”,膽汁推陳出新和骨髓造血時間,這時是身體休養和修復的開始,應該睡覺。子時前入睡者,第二天腦清晰,氣色紅潤。

7、養心:養生先養心

鄧老有一句話“養生必先養心,養心必先養德。”所謂“知足,貧者亦樂;不知足,富者亦憂。要向上看,不要向上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樂,常不樂怎么能長命?”

退一步海闊天空。要保養心神,首先要重視七情的調節。所謂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養生之道在于“養心”。凡事要看得開,不要患得患失,要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良好心態。

國醫大師路志正 97歲

▲國醫大師路志正

行醫70余年,我接診過不少的病人,我發現很多病人的體內都有濕邪作祟。可以說,濕邪已經成為威脅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

養生秘訣:

1.喝水不要盲目求多

2.黃芪薏米飲

3.赤小豆粥

4.醋泡生姜

5.艾葉煮水泡腳

國醫大師顏德馨 97歲

▲國醫大師顏德馨97歲(已去世)

顏老出自中醫世家,也是長壽之家。他的長壽飲食方法,一個最重要的飲食習慣就是——喝粥!

養生秘訣:

1.米打底兒,常喝活到九十幾

2.長壽要養好脾,粥最能養脾胃

3.“粥油”媲美人參湯,最補元氣

4.推薦5款防病養生粥

國醫大師郭誠杰 97歲

▲國醫大師郭誠杰(已去世)

郭老在養生方面有獨到的理論和見地,倡導并始終身體力行良好生活習慣,97歲時仍行走自如,耳不聾、眼不花。

養生秘訣:

1.腸中常清:再好的菜也不多吃一口

2.素食為主:醋拌蘿卜絲

3.適宜運動:自創一套養生保健操

4.快樂生活:最愛笑

國醫大師李輔仁 97歲

▲國醫大師李輔仁

97歲的國醫大師李輔仁,沒有糖尿病和高血壓,說起話來仍是聲音寬厚、底氣十足,臉上的皺紋也很少,幾乎沒有老年斑,牙齒也雪白整齊,沒掉一顆!

養生秘訣:

1.飲食:什么都吃些,什么都不多吃!

2.鍛煉:最愛走路,隨時走起來!

3.健腦:每天讀書看報、午睡1小時

4.秘方:獨創了一個“通腸方”

5.養心:做每件事都將心比心

國醫大師李濟仁 86歲

▲國醫大師李濟仁

已經年近85歲的國醫大師李濟仁,鶴發童顏,笑容可掬,待人親和。他曾在40歲時查出高血脂、50歲查出高血壓、60歲的時候查出高血糖。不過經過李老自己的精心調理,成功逆轉三高,一杯藥茶喝了幾十年。什么茶?請點開原文看哦~

養生秘訣:

1.保心氣——午休

2.養肝氣——情緒穩定

3.養肺氣——緩慢呼吸

4.健脾氣——摩腹功

5.保腎氣——小便咬牙

國醫大師鄒燕勤 84歲

▲國醫大師鄒燕勤

這位2017年剛評上的國醫大師,已經86歲了,看起來卻像58歲。家族三代人都是研究中醫腎病的,一家三代人都是慢衰老+身體好。全家人都嚴格遵守父親鄒云翔去世前留下的家規:不準家人和孩子們吃冷飲!

養生秘訣:

1.老人:少吃冷,避免誘發隱性疾病

2.男人:豪飲冰啤酒,誘發心梗奪命

3.女人:愛吃冷飲,易痛經、月經不調

4.孩子:過度吃冷飲,會影響發育

朱氏婦科流派第三代傳人朱南孫 96歲

▲朱氏婦科流派第三代傳人朱南孫

面色紅潤,頭發濃密,思維敏捷,說話中氣十足,已經96歲的朱南孫教授看著也就是70、80歲,至今仍然在堅持出診,被人們稱為“送子觀音”。朱教授不推崇藥補養生,卻一直保持著每天喝一碗補湯的習慣。

養生秘訣:

1.不吃神奇療效營養品,鐘情一款補湯

2.不吃煎炸食品,堅持藥補不如食補

3.九旬依然黑發,全靠每天手指梳頭

4.每天按摩后背

5.睡前泡泡腳

6.九旬仍然爬樓梯

國家級中醫專家陳彤云 96歲

▲國家級中醫專家陳彤云

北京中醫醫院有個著名的國家級中醫皮膚科專家,叫陳彤云,90多歲了,臉上沒有一絲皺紋,被稱為是“神仙奶奶”。她和她的兒子,站在一起絕對以為是姐弟,皮膚細膩白皙而且有光澤。

養生秘訣:

1.用最簡單的護膚品

2.喝雜糧粥配青菜

3.練太極,陰陽平衡

4.晚上11點睡,從不熬夜

5.用自己的秘制膏方(請看文~)

老中醫藥專家陳淑長 77歲

▲老中醫藥專家陳淑長

77歲的國家級名老中醫陳淑長皮膚光潔無斑、面色紅潤少紋、頭發濃密亮澤,看上去頂多五十多歲。她認為,健康有5個標準:吃飯有食欲,睡覺睡得香,排泄無障礙,思維反應快,運動不費力。

養生秘訣:

1.腳離心臟最遠,一定要保暖

2.飯前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

3.常點三穴(涌泉、太沖、足三里),就是吃補藥

4.遇事不生氣

5.吃喝拉睡有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