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過后,“數九”開始,各地氣候都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俗話說“冷在三九”,在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冬至陰氣盛極而漸退,一陽初生而漸盛,人體也一樣,此時我們的養生要點如下:

二十四節氣養生的重要性_節氣養生的含義_節氣養生的道理

飲食養生

民間有“冬令進補,來年打虎”的說法。冬至則是冬令進補的重要時間節點,從陰陽的角度來說,冬至這一天是陰氣盛極而轉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從此以后陽氣開始復生,陰氣開始消退。中醫飲食講究“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在食物的選擇上要遵從下面兩個原則:一要御寒保暖,少食寒涼;二要防燥多滋潤,保證營養又不傷脾胃,以蛋白質多、維生素多、纖維素多、糖類少、脂肪少、鹽少為原則。雞肉、羊肉、牛肉、鯽魚等都是冬至進補的佳品,但不可暴飲暴食,避免損傷脾胃和上火。蓮子、芡實、薏米、赤豆、大棗、燕窩、銀耳等平性的食物要多吃。木耳、黑棗、芝麻、黑豆、海參、鮑魚等滋陰益腎的食物也可以適當攝入。

但要注意,有感冒、咳嗽、發熱等外感病存在時不要進補,要先以祛除邪氣為主,以免留寇為患。此時我們常用攻邪之法祛除邪氣,清淡飲食,待邪去正安之時再行補益之法,否則容易造成病癥遷延不愈,還容易變生它病。

起居養生

在起居上要做到“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要早睡晚起,保養精氣,等待太陽出來再出外活動,還要多穿衣服,運動不要過量,防止陽氣過度被耗,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薄T陴B精蓄銳方面,還要注意減少房事,防止淫邪傷身。冬至補陽氣的最好方式是曬背、曬頭頂,頭頂和背部人體督脈所過,中醫認為督脈是陽脈之海,總督人體的陽氣,調節陽經氣血。冬至時節,陽氣初生而最弱,身體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避寒冷,外出時要穿厚衣,戴圍巾、手套,捂好腹、背,護好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免生感冒。

二十四節氣養生的重要性_節氣養生的道理_節氣養生的含義

運動養生

《易經》有“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的說法,意思是說這一天黑夜最長,陰氣最重,人們顧護陽氣,以“閉藏”為主,盡量減少活動。晨起運動切莫過早,待日出后方可起床外出活動,這樣才能躲避嚴寒,涵養氣血,外出運動最好選擇在上午9:00至下午4:00之間。遇到空氣污濁、濃霧的天氣,最好取消戶外運動,改為室內活動,鍛煉時運動量也要逐漸增加,不可劇烈運動。

尤其要提醒喜歡早起的中老年朋友們:《壽親養老新書》指出中老年人要“依四時攝養之方,順五行休王之氣”,要求中老年人順應自然規律,順應四時變化,中老年人喜歡早起鍛煉,但此時過早鍛煉并非好事,過早起床外出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再就是不要過度去寒就熱,有的家里室溫可以達到30度,這樣的溫度即便在夏天也難以忍受,何況在陽氣潛藏的冬季,溫度過高,會導致人的腠理開泄,陽氣無法閉藏,陽氣耗散,來年春天就不會有生機勃勃的景象。

情志養生

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此后白晝漸長,黑夜漸短,天人相應,人體的陰陽之氣也是這樣的變化規律。此時,人體陰氣盛極并逐漸減退,陽氣始生并逐漸成長。我們在情緒調節上也要順應這個變化,精神內守,固本培元,助陽成長,恬淡虛無,切勿喜怒太過而擾動人體初生的陽氣,可以配合靜坐、冥想、書畫等怡情養性,修養身心。特別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免去參與是非,更要避免因情緒激動而誘發疾病發作。

節氣養生的道理_二十四節氣養生的重要性_節氣養生的含義

推薦一款適合冬至飲用的安神四寶茶:

桂圓肉10g、大棗10g掰開、枸杞子6g、陳皮10g。將上四味一起入杯中沖洗后,加入適量熱水沖泡后即可飲用。本四寶茶具有健脾安神、補益氣血、美容養顏的功效。

注:本文僅用于科普,文中所及方藥及治療方法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