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養(yǎng)生藥酒方,虛則補之最適當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個養(yǎng)生藥酒方,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凡氣血虧虛,腎精不足,屬于虛勞體弱者,身體是純虛的,并無明顯濕邪阻滯,都可以用此方調理。符合《黃帝內經》“虛則補之”的道理。
配方:靈芝,鹿茸,黃芪,蘄蛇,玉竹,虎杖,制何首烏,天麻,枸杞子,紅花,人參,熟地黃,木瓜,遠志。
上方共500克藥,可泡十斤酒。靈芝的分量要大于20%,即100克,鹿茸的分量要小于10%,即50克。
這兩味藥是此方的關鍵,其余的藥依脈象而作調整。
某病人背上長滿痤瘡,手腳都長了很多風濕疙瘩,還有心臟病,心血不足。喝了這個藥酒,背上的痤瘡就全消除了,而且手腳上的風濕疙瘩也縮小了。病人說,喝過后,覺得很舒服,睡覺好多了,胃口也比以前大了。
徐浩醫(yī)師說,在中醫(yī)眼中,所有的痤瘡、風濕疙瘩。甚至腫瘤包塊,看穿它實質,就是一個頑痰,一個黏痰,一個死痰。怪病都是痰在作祟。這個病人體內痰濕重,痰濕一日不去,痤瘡疙瘩就一日不絕。但祛痰濕的根本不在除邪,而在扶正。人體正氣、心腎功能真正強起來,風濕疙瘩就會消去。
《黃帝內經》說,至虛之處,便是容邪之所。患者經絡氣不足,那些痰濁便留在那里不肯走,等正氣一鼓足,它們就留不住了。好像河道水滿,那些垃圾之物便通通都被沖走一樣。這個養(yǎng)生藥酒,目的就是制造河水(補氣血生津),借著酒力(活血化瘀)沖刷掉垃圾。
治療是一方面,而關鍵還要調整飲食習慣,順四時合天道,少吃肥肉、牛奶、糯米等黏膩的食物,這些食物像痰濕一樣,難于消化。坐臥不當風,走路須挺胸,子午覺必睡,健康身輕松。
《任之堂跟診日記》讀書筆記。文/杜若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