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生——春季養肝
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一片生機。《黃帝內經》說養生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也就是說:有了春天的肝生,才會有夏天的心長、秋天肺的收斂和冬天腎的潛藏。因此,春季養生以順應陽氣自然生發舒暢的特點,以養肝為要務。
1、春季養肝正其時
《黃帝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無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在中國傳統的醫學理論中,肝屬木,喜條達,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春季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2、保證充足睡眠
養肝重在睡眠,現代人經常熬夜,對于肝臟的損害尤其嚴重。睡眠過程中,人體會進入自我修復模式,如果經常熬夜導致睡眠不足,身體抵抗力就會下降,影響肝臟夜間的自我修復。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建議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足8小時;60歲以上老年人應睡7小時左右;80歲以上老年人應睡8~9小時;體弱多病者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3、注意調情志
肝臟的特性是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郁。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人們容易悲觀、憤怒、焦慮、抑郁,這些負面情緒都很傷肝。容易生悶氣的人常肝氣郁結,易怒者則會肝氣橫逆、肝陽上亢。常說:氣得肝疼。就是因為生氣的時候,肝氣無法疏泄,出現兩脅脹痛,久而久之,女性還會出現月經不調和睡眠障礙,甚者會出現乳腺疾病。所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是養肝血的一個好方法。遇到不痛快的事,肝氣郁結難受時,可以嘗試“噓肝法”:面對常青綠色樹木,口發“噓”的聲音,緩緩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惡氣,一直到心情好轉為止。經常伏案工作的白領一族,可以在自己的電腦旁邊擺一盆常青植物盆景,可以養眼舒肝。
4、調整飲食
《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飲食以平補為原則。《本草綱目》中說:“韭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春天適量吃些性溫的韭菜,可起到補人體陽氣,增強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多吃蔬菜和野菜,如菠菜、春筍、萵筍、油菜、芹菜、香椿、薺菜、柳芽等。中醫講:“肝主青色,青色如肝經。”青色的食物可以起到養肝的作用,而刺激、辛辣、大魚大肉、油炸的食物會增加肝的負擔。
5、保護眼睛
用眼過度是現代人肝氣虛弱的又一重大原因。肝藏血、開竅于目,眼睛的健康與肝臟功能息息相關。長期使用電腦、看電視、看手機或者長時間看書,都會造成用眼過度。而最方便的養肝法其實就是閉目養神,眼神放光,肝氣自足。睡不著的時候也盡量閉目養生,再忙也要抽空看看遠方和綠植。
情志狀態是肝臟疏泄功能正常與否的關鍵因素。中醫認為怒傷肝,發怒、生悶氣都易使肝氣郁結,導致氣郁化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肝火”,引發血壓升高、頭痛、頭暈、中風、神志不清等肝火上揚的癥狀。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要多親近大自然界,置世俗于身外,順應自然,做到平和心態,把得失看淡了,自然“云淡風輕”。學會釋放,在遇到不滿意或不開心事情時,要勇于表達或向別人傾訴出來,不要把事情都放在心里,只有“郁”出來了,自然便不會“結”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