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詞中的養生之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我國歷史上享有盛名且影響深遠。他因寫作刻苦和自己的詩句“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而被后人譽為“詩魔”。
因為醫學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限制,古代人平均壽命短。俗話說,“人活七十古來稀”,白居易卻享年75歲(公元772~846年),由此可見,白居易在養生方面很有精到之處。我們可以從白居易的詩詞中了解他的養生之道。
養身先養心。白居易的心靈養生對我們是大有啟迪的。一個人能時時做到心平氣和,順應自然,知足常樂,很不容易。白居易在這方面卻造詣很深,這可以從他的詩句“順之多吉壽,違之多兇夭”看出來。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遭受的打擊不少,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抱怨,而是“順之多吉壽”,讓自己順應自然規律,保持著良好的心態。
心靜自然樂。白居易為人樂觀豁達,不浮躁,不貪圖物質享受,只追求精神境界。即使遭遇坎坷,白居易也能苦中作樂。他在《白香山集》一詩中寫道:“人老多病苦,我今幸無疾。人老多憂慮,我今婚嫁畢。心安不轉移,身泰無牽率。所以十年來,形神閑且逸。況當垂老歲,所要無多物。一裘暖過冬,一飯飽終日。勿言宅舍小,不過寢一室。何用鞍馬多,不能騎兩匹。如我優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無一。”白居易認為能過上閑逸安穩的日子,無病無災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至于其它身外之物,能吃飽,保暖,有住房保障就足夠了。這個良好的心態,讓他能辯證地面對一切不愉快的事,讓不快之事轉眼而過,并能從不好的事中發現快樂的源泉。如他被貶到江州時,他不僅沒有悲切,反而樂觀地說:“匡廬在念久矣,今得青山綠水中為風月主人,幸甚!”
人老心年輕。白居易熱愛生活,步入老年,卻依然保持著年輕時的樂觀心態。64歲的白居易在《覽鏡喜老》一詩中寫道:“今朝覽明鏡,須鬢盡成絲。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親屬惜我老,相顧興嘆咨,而我獨微笑,此意何人知。”他的不嘆老,遵循自然規律的心態,讓他笑對人生,內心始終充滿著活力。 柏興武/文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