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崆峒,學習流傳已久的養生功法
《三國志·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
“五禽戲”是我國后漢時期,名醫華佗總結了前人模仿禽獸動作鍛煉身體的經驗,把“熊經鳥伸”運動發展為虎、鹿、熊、猿、鳥“五禽戲”,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醫療體育和健身運動。從古至今,廣為流傳,深為我國人民所喜愛。
五禽戲發展至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崆峒派道家對于養生功法研究頗深,從而對五禽戲至根本上結合大眾修改成崆峒養生五禽戲,內容簡單,效果顯著,今天我們就了解一下五禽戲。五禽戲中“五”是一個約數,并非限于五種功式;“禽”指禽獸,古代泛指動物;“戲”在古代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在此指特殊的運動方式。本法之起源可上溯至先秦,如《莊子》中有“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等載述,可見當時已有多種模仿動物形神的導引圖文,更屬“五禽戲”原始功法之類。
崆峒養生五禽戲
經常鍛煉五禽戲不僅可以行氣活血,舒筋活絡,防治疾病,還有利于慢性病的康復。
第一式 虎舉
動作一:兩手掌心向下,十指撐開,再彎曲成虎爪狀;目視兩掌。
動作二:隨后,兩手外旋,由小指先彎曲,其余四指依次彎曲握拳,兩拳沿體前緩慢上提。至肩前時,十指撐開,舉至頭上方再彎曲成虎爪狀;目視兩掌。
動作三:兩掌外旋握拳,拳心相對;目視兩拳。
動作四:兩拳下拉至肩前時,變掌下按。沿體前下落至腹前,十指撐開,掌心向下;目視兩掌。
重復一至四動三遍后,兩手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這套動作中,兩掌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氣機,調理三焦功能;手成“虎爪”變拳,可增強握力,改善上肢遠端。
第二式 虎撲
動作一:接上式。兩手握空拳,沿身體兩側上提至肩前上方。
動作二:兩手向上、向前劃弧,十指彎曲成“虎爪”,掌心向下;同時上體前俯,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動作三:兩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時,兩手向下劃弧至兩膝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隨后,兩腿伸膝,送髖,挺腹,后仰;同時,兩掌握空拳,沿體側向上提至胸側;目視前上方。
動作四:左腿屈膝提起,兩手上舉。左腳向前邁出一步,腳跟著地,右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前傾,兩拳變“虎爪”向前、向下撲至膝前兩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隨后上體抬起,左腳收回,開步站立;兩手自然下落于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復一至八動作一遍后,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兩臂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虎撲動作形成了脊柱的前后伸展折疊運動,能增強腰部肌肉力量,對常見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勞損、習慣性腰扭傷等癥有防治作用。同時,脊柱的前后伸展折疊,牽動任、督兩脈,起到調理陰陽、流通經絡、活躍氣血的作用。
第三式 鹿抵
動作一:兩腿微屈,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經右腳內側向左前方邁步,腳跟著地;同時,身體稍右轉;兩掌握空拳,向右側擺起,拳心向下,高與肩平;目隨手動,視右拳。
動作二:身體重心前移;左腿屈膝,腳尖外展踏實;右腿伸直蹬實;同時,身體左轉,兩掌成“鹿角”,向上、向左、向后畫弧,掌心向外,指尖朝后,左臂彎曲外展平伸,肘抵靠左腰側;右臂舉至頭前,向左后方伸抵,掌心向外,指尖朝后;目視右腳跟。隨后,身體右轉,左腳收回,開步站立;同時兩手向上、向右、向下畫弧,兩掌握空拳下落于體前;目視前下方。
動作三、四:同動作一、二,惟左右相反。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
重復一至八動作一遍。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尾閭運轉,可起到強腰補腎、強筋健骨的功效。另外,鹿抵對于腰部的鍛煉,還能增強腰部的肌肉力量,防治腰部的脂肪沉積,防治腰椎小關節紊亂等癥。
第四式 鹿奔
動作一:接上式。左腳向前跨一步,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握空拳,向上、向前劃弧至體前,屈腕,高與肩平,與肩同寬,拳心向下;目視前方。
動作二:身體重心后移;左膝伸直,全腳掌著地;右腿屈膝;低頭,弓背,收腹;同時,兩臂內旋,兩掌前伸,掌背相對,拳變“鹿角”。
動作三:身體重心前移,上體抬起;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松肩沉肘,兩臂外旋,“鹿角”變空拳,高與肩平,拳心向下;目視前方。
動作四:左腳收回,開步直立;兩拳變掌,回落于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復一至八動一遍后,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鹿奔動作中,兩臂內旋前伸,肩、背部肌肉得到牽拉,對頸肩綜合征、肩關節周圍炎等癥有防治作用;軀干弓背收腹,能矯正脊柱畸形,增強腰。
第五式 熊運
動作一:兩掌握空拳成“熊掌”,拳眼相對,垂手下腹部;目視兩拳。
動作二:以腰、腹為軸,上體做順時針搖晃;同時,兩拳隨之沿右肋部、上腹部、左肋部、下腹部畫圓;目隨上體搖晃環視。
動作三、四:同動作一、二。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上體做逆時針搖晃,兩拳隨之畫圓。
做完最后一動,兩拳變掌下落,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活動腰部關節和肌肉,可防治腰肌勞損及軟組織損傷。腰腹轉動,兩掌畫圓,引導內氣運行,可加強脾、胃的運化功能。運用腰、腹搖晃,對消化器官進行體內按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脹納呆、便秘腹瀉等癥。
第六式 熊晃
動作一:接上式。身體重心右移;左髖上提,牽動左腳離地,再微屈左膝;兩掌握空拳成“熊掌”;目視左前方。
動作二:身體重心前移;左腳向左前方落地,全腳掌踏實,腳尖朝前,右腿伸直;身體右轉,左臂內旋前靠,左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右掌擺至體后,拳心朝后;目視左前方。
動作三:身體左轉,重心后坐;右腿屈膝,左腿伸直;擰腰晃肩,帶動兩臂前后弧形擺動;右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右;左拳擺至體后,拳心朝后;目視左前方。
動作四:身體右轉,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右腿伸直;同時,左臂內旋前靠,左拳擺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右掌擺至體后,拳心朝后;目視左前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復一至八動作一遍后,左腳上步,開步站立;同時,兩手自然垂于體側。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身體左右晃動,意在兩脅,調理肝脾。提髖行走,加上落步的微震,可增強髖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有助于防治老年人下肢無力、髖關節損傷、膝痛等癥。
第七式 猿提
動作一:接上式。兩掌在體前,手指伸直分開,再屈腕撮攏捏緊成“猿鉤”。
動作二:兩掌上提至胸,兩肩上聳,收腹提肛;同時,腳跟提起,頭向左轉;目隨頭動,視身體左側。
動作三:頭轉正,兩肩下沉,松腹落肛,腳跟著地;“猿鉤”變掌,掌心向下;目視前方。
動作四:兩掌沿體前下按落于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頭向右轉。
重復一至八動作一遍。
習練“猿戲”時,“猿鉤”的快速變化,意在增強神經-肌肉反應的靈敏性。兩掌上提下按,擴大胸腔體積,可增強呼吸,按摩心臟,改善腦部供血。
第八式 猿摘
動作一:接上式。左腳向左后方退步,腳尖點地,右腿屈膝,重心落于右腿;同時,左臂屈肘,左掌成“猿鉤”收至左腰側;右掌向右前方自然擺起,掌心向下。
動作二:身體重心后移;左腳踏實,屈膝下蹲,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成右丁步;同時,右掌向下經腹前向左上方畫弧至頭左側,掌心對太陽穴;目先隨右掌動,再轉頭注視右前上方。
動作三:右掌內旋,掌心向下,沿體側下按至左髖側;目視右掌。右腳向右前方邁出一大步,左腿蹬伸,身體重心前移;右腿伸直,左腳腳尖點地;同時,右掌經體前向右上方畫弧,舉至右上側變“猿鉤”,稍高于肩;左掌向前、向上伸舉,屈腕撮鉤,成采摘勢;目視左掌。
動作四:身體重心后移;左掌由“猿鉤”變為“握固”;右手變掌,自然回落于體前,虎口朝前。隨后,左腿屈膝下蹲,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成右丁步;同時,左臂屈肘收至左耳旁,掌指分開,掌心向上,成托桃狀;右掌經體前向左畫弧至左肘下捧托;目視左掌。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復一至八動作一遍后,左腳向左橫開一步,兩腿直立;同時,兩手自然垂于體側。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這套動作中,眼神的左顧右盼,有利于頸部運動,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同時可減輕大腦神經系統的緊張度,對神經緊張、精神憂郁等癥有防治作用。
第九式 鳥伸
動作一:接上式。兩腿微屈下蹲,兩掌在腹前相疊。
動作二:兩掌向上舉至頭前上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身體微前傾,提肩,縮項,挺胸,塌腰;目視前下方。
動作三:兩腿微屈下蹲;同時,兩掌相疊下按至腹前;目視兩掌。
動作四:身體重心右移;右腿蹬直,左腿伸直向后抬起;同時,兩掌左右分開,掌成“鳥翅”,向體側后方擺起,掌心向上;抬頭,伸頸,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復一至八動作一遍后,左腳下落,兩腳開步站立,兩手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這套動作可加強肺的吐故納新功能,增加肺活量。
第十式 鳥飛
接上式。兩腿微屈;兩掌成“鳥翅”合于腹前,掌心相對;目視前下方。
動作一:右腿伸直獨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腳尖朝下;同時,兩掌成展翅狀,在體側平舉向上,稍高于肩,掌心向下;目視前方。
動作二:左腳下落在右腳旁,腳尖著地,兩腿微屈;同時,兩掌合于腹前,掌心相對;目視前下方。
動作三:右腿伸直獨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腳尖朝下;同時,兩掌經體側,向上舉至頭頂上方,掌背相對,指尖向上;目視前方。
動作四:左腳下落在右腳旁,全腳掌著地,兩腿微屈;同時,兩掌合于腹前,掌心相對;目視前下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復一至八動作一遍后,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于體側;目視前方。
兩臂的上下運動可改變胸腔容積,若配合呼吸運動可起到按摩心肺作用,增強血氧交換能力;提膝獨立,可提高人體平衡。
關于新冠肺炎的這些知識點,你一定要了解!
1新冠病毒污染蔬菜肉類概率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處研究員馮錄召:病毒通過飛沫、直接接觸的方式污染到蔬菜、水果、肉類的幾率很低。建議蔬菜、肉、水果買回家后先用流水清洗。通過將食物洗凈煮熟,“飯前便后”洗手等方法可預防病毒經消化道傳播。
2新冠病毒污染快遞可能性小
中國疾控中心:一般情況下,快遞包裹在運輸過程中被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小,目前尚未有因接收快遞而感染新冠肺炎的報道。建議取件人在收快遞時最好佩戴好口罩和手套。處理完包裹后要及時摘下手套,并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
3坐公交地鐵要全程戴口罩
中國疾控中心:坐公交坐地鐵要全程戴口罩,如果要摸拉手,可以戴著手套,直到抵達目的地再摘下來,摘掉手套馬上洗手,不必專門戴醫用手套。建議記下自己的行程,萬一出現不舒服,要主動報告行程。
4專業口罩請留給一線醫護人員使用
①醫用防護口罩:推薦發熱門診、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及確診患者轉移時佩戴。
②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推薦現場調查、采樣和檢測人員使用,公眾人員在高度密集場所或密閉公共場所也可佩戴。
③醫用外科口罩:推薦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員、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公共場所服務人員在崗期間佩戴。
④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公眾在非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使用。
5口罩的重復使用要分具體情況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普通居民在風險比較小的地方使用一次性口罩,在保障口罩清潔、結構完整,尤其是內層不受污染的情況下是可以重復使用,每次使用之后都應該放在房間比較潔凈、干燥通風的地方。
6一次性防護服消毒后不能再使用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根據一次性防護用品使用要求,目前使用的一次性口罩、手套、防護服、鞋套等,均不能消殺后重新使用。但護目鏡膠鞋等用具,經過消毒滅菌達到消毒標準的,可以循環使用。
7吃飯時盡量保持距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外賣是不是百分之百安全,但總體來講造成疾病傳播的概率很低。建議戴口罩出門到外面取外賣,把外包裝直接扔進垃圾桶,不要帶回房間。進屋洗手后再取里面的餐食,再洗手后吃飯。吃飯時盡量保持距離,最好自己吃自己的,不要說話,快速吃完。因為吃飯時必須脫口罩,一定要保證間隔一米以上的距離。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