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功法“羲皇養生八法”: 打通經絡,提升氣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羲皇養生八法視頻
功法簡介
羲皇養生八法,融合了中國傳統武術和道家吐吶采氣養生法等,結合動功、靜功和樁功,能快速打通經絡,提升氣血,使身體進入腸清體輕且精滿、氣足、神旺的境界。
功法易學易練,能短期內有效地改善亞健康、調理急慢性??;長期練習,可達休養身心、改善亞健康和祛病延年的功效,深受養生和修真人士酷愛。
八個功法,可分開獨立練習,各有功效;整體練習,整體調整,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達上工治未始之病的功效。
功法功效
1、休養身心、緩解壓力、改善心態,調理失眠多夢等;
2、清腸排毒,排出寒濕和體內毒素,調理便秘;
3、提升氣血,改善血壓、血糖、脾胃、肝腎、婦科等諸多問題;
4、打通經絡,快速緩解肩、頸、腰、腿等部位的不適;
5、凈化血液,可美容養顏、祛黃祛痘;
6、開發智慧,提升記憶力,激發生命潛能;
7、提高免疫力,整體調理身體,延年益壽,無疾而終;
“羲皇養生八法”詳解
預備式
兩腳并攏、兩掌心向后、周身中正、全身放松,兩眼望天地相交處,待心神安定后,目光均速回收,回收于自己兩眉之間。(兩腋不要夾持)。
雙目微閉,從大腦神經到兩腳踝,逐一放松觀想,使全身內外都放松。
同時觀想自已頭頂青天,腳踏大地,把自已的身體和宇宙融為一體。長吸一口氣,呼出聲音“松——”(3遍)
全身放松,進入一種搖搖冥冥、恍兮惚兮的狀態,全身放松。
第一式 起勢
雙手五指分開、虎口向上,由體側45度向上捧起至頭頂。同時觀想,兩手各捧一朵蓮花,在頭頂合成一朵蓮花,從百會穴灌入體內。雙手外導內行,雙手由體前下落于體側,蓮花沿身體中脈下落至腳下。全身放松。
(1—3次)后,兩腳踩在蓮花上,蓮花金光閃閃,照亮全身。
第二式 無極抖動排濁氣
全身輕微的抖動,同時觀想,自己的頭頂有一朵紫云,向自身撒下雨露,象沐浴一樣沖洗自已的全身,由內到外,把自身的病氣、煩惱之氣等負能量,從涌泉穴、腳的十指尖、手的十指尖,排出體外。
慢慢抖動,慢慢觀想,讓自己的五臟六腑都抖動起來,慢慢放松,把體內的濁氣全部排出體外。(3—12分鐘)
練功功效
排出人體內的濁氣,外以天、人、地合一,內以人體的精、氣、神及筋、骨、皮、五臟六腑合一,動靜結合,性命雙修,循序漸進,從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的發展。
第三式 太極開合降心火
兩手在自己小腹處,如捧球狀,兩掌心相對,十指相對,五指放松,觀想兩手之間捧了一朵大蓮花,隨著兩手的開合,一開蓮花打開,一合蓮花閉攏(打開時,兩腿伸直,閉攏時兩腿微曲)。慢慢的體會兩手有拉絲的感覺,有熱、麻、脹痛的感覺,都是得氣的感覺。
開——合——開——合——(9-18次)
最后,兩手捧著蓮花,放入自己小腹后,落于體側。
練功功效
降心火,心臟在五行中屬火,勞宮是心經上重要的穴位,打通勞宮可以有效地調節心臟的功能,心主神明又主血脈。
第四式:兩儀升降通心腎
兩手平伏于體前,掌心向下,兩手的勞宮穴對著自己兩涌泉做上下升降起伏。同時觀想,兩手各捧一朵蓮花,升起時蓮花到勞宮,下落時蓮花到涌泉。
起——落——起——落——(9-18次)
下落時,兩腿微曲,感覺蓮花從掌心到膝蓋再到涌泉;起來時,兩腿伸直,感覺蓮花從涌泉到膝蓋再到兩掌心。慢慢的體會兩手之間拉絲的感覺。
練功功效
通心腎,腎屬水,時刻下流。心屬火,日日上炎。然而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古人稱從腎水中提煉出“腎氣”為“伏水虎”,稱從心火中提煉出“心氣”為“降火龍”,養生八法,一張一弛中,陰陽協調,方可身心暢通。
第五式:乾坤扭動調肝脾
全身放松直立,兩手提于自己小腹前,掌心對準自已的帶脈,觀想自已的全身圍繞著一朵大蓮花,身體向左轉,慢慢地再向右轉,五指似彈琴般彈動,如撥動蓮花花瓣,向左轉——向右轉——向左轉——向右轉——(9-18次)
練功功效
調肝脾,肝脾兩臟,木土相克,互相協調,互相制約。養生八法,調和肝脾,是一種恢復肝脾的生理平衡關系的方法。
第六式 升清降濁暢百脈
兩手由體側45度向上捧起,捧至自已頭頂,捧起的同時,觀想兩手各捧一朵蓮花,捧至自己頭頂百會處,兩朵蓮花合為一朵蓮花,由自己的百會灌入自已的體內。
兩手沿體前起下落,外導內行,蓮花沿中脈下落至小腹分為兩朵蓮花,沿兩腿至涌泉穴。
兩手再托起兩朵蓮花到自己的頭頂,灌入自已的體內。
起——落——起——落——(9-18次)
最后,兩手外導內行,慢慢地落于體側。
練功功效
暢百脈,經脈是人體的氣血、臟腑的總開關,是啟動我們身體自愈潛能的“遙控器”,運營的通道,經脈堵者氣血虛,經脈暢者氣血盛,養生八法,氣沿中脈下至會陰再至涌泉,由上而下,暢通全身,疏通經脈。
第七式 八卦運轉補元氣
兩手提于自己的小腹前,兩手相交不要重疊,也不要貼到腹部,
雙手向左慢慢的轉動,同時觀想,小腹中有蓮花,由小圈到大圈,慢慢的轉動,體會小腹中的感覺。
然后再向右轉,由大圈到小圈,慢慢的轉動,體會小腹中的感覺
慢慢轉動——慢慢轉動——觀想小腹中的蓮花(9-18次)
最后,兩手慢慢落于體側,全身站直。
練功功效
補元氣(第七式):腎中之元氣,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動力,人體內的左腎為陽,右腎為陰,腎虧及元氣不足是人體疾病的根源。養生八法,在通心腎的同時,調節腎的陰陽之氣,補充人體元氣。
第八式 收功
兩手由體側45度向上捧起,捧至自已頭頂,觀想兩手各捧一朵蓮花,捧至自己頭頂百會處,兩朵蓮花合為一朵蓮花,由自己的百會灌入自已的體內。
兩手沿體前起下落,外導內行,蓮花沿中脈下落至小腹。
慢慢地起——慢慢地落——(3次)
然后,轉掌由腰部向后,兩臂伸直;再轉掌心向前,兩手由體前摟氣,兩手慢慢伏案于自已的小腹處;后兩掌心重疊,伏于自己丹田處。同時觀想,小腹中有蓮花、放光,全身輕微的晃海,慢慢地養氣。
最后,兩手緊貼著肚臍用力按摩丹田,慢慢地轉圈揉丹,由小圈到大圈,慢慢的轉動。
再反方向轉動,由大圈到小圈,慢慢的轉動。同時給自己給一個收工的信號,念誦收工口訣。
開始搓掌,把掌心搓熱后,兩掌覆蓋于自己兩眼球上,兩眼張開,眼球左轉三圈右轉三圈(3次)
后閉上眼,繼續搓掌,搓熱后覆蓋于自已兩腎處,給腎臟補氣,兩眼微閉,內視腎臟(3次)
最后放松
兩手伏案于膝關節上,兩腿向左轉,慢慢地轉動,向右轉,慢慢地轉動,前后轉,揉一揉自己的兩膝關節,全身慢慢的放松;再自由地活動腳踝;最后,全身慢慢抖動,慢慢放松。
練功結束!
功法溯源
羲皇太極功,為羲皇修真養生系列的核心功法之一。羲皇修真養生功法,于2017年被評為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此養生功法源自伏羲時代,傳至北宋末年,由西合薩守堅真人(在道教中,薩守堅與張道陵、葛玄、許遜共為四大天師)集先圣之心法,始創道家“天山派”,將此功法發揚光大。
道家天山派始于南宋光宗趙惇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至今八百年。天山派功法以“丹鼎派”內功為基礎,講求“內養心神,外練身形,以外補內,內外兼修,形神合一”,達到“內練精氣神 外練筋骨皮”的效果。
傳承老師
張宗道老師
甘肅省天水市傳統養生文化研究會會長
羲皇養生法主要傳承人
明倫書院特聘禪修辟谷老師
自幼習武修道,三十余年尋師訪師求學,拜隱修高功20多位,為全真龍門派23代弟子,薩祖天山派22代弟子。
深研儒道佛經典如《黃帝內經》《心經》《壇經》《道德經》《陰符經》等,參悟其中的實修心法并修證,長于太極、武功、玄門醫學、丹功,以及九乘次第的系統修證方法等。
自2013年開始弘道傳法,曾于2015年受泰國清邁的身心靈修行大師的謝明德老師(世界排名第18位在世的身心靈導師)相邀,在泰國道花園對歐美等國喜愛養生的人士傳授功法。傳道迄今,其學生遍布全球,受益年齡從15歲到92歲。調理康復了非常多病例,如抑郁癥、偏癱、高血壓、糖尿病、失眠頭痛、癌癥等;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