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順時養生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也是四季之首,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萬物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中醫認為,春天人體內的陽氣也會順應自然,向外部抒發,春分時晝夜平分,養生也要順應當前的節氣地點,以和為貴,注意陰陽平衡。
起居調理
現代人面臨著較大的生活壓力,加上不規律的作息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衰老加速,黃帝內經中說,起居不合理容易導致人半百而衰,因此我們首先要從起居上進行調理,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黃帝內經中表明,春天應該養成晚睡早起的習慣,過了冬季后白天時間相應延長,夜晚時間縮短,我們應該按照這種晝夜變化的規律,適當將睡眠量進行控制,增加人體活動時間。這是由于人體的陽氣和睡眠密切相關,清醒時陽氣會在人體表面外露,而當我們入睡時,陽氣就會進入到體內臟腑,因此睡眠過多會導致郁結于體,不利于身體健康。春季的氣候會讓人感覺困頓無力、十分嗜睡,這些現象被稱為“春困”,是人體的生物鐘由于環境變化引起的生理反應,這時候我們更應該加強活動,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
運動調理
春天到來之后氣溫會逐漸回暖,人體內的陽氣會隨之而動,這時可增加戶外活動。但在運動過程中也要注意時間段,春天氣溫仍然較低,鍛煉時不要裸露過多皮膚,以免造成關節損傷,時間應該集中在黃昏或晚間。中醫認為,人體經一夜睡眠后呈現松散無力的狀態,可伸懶腰吐舊納新、通暢經絡、解乏醒神,活動四肢同時也能激發肝臟功能,符合春天的養生之道。春天也可以結伴踏青出行,冬天由于天氣寒冷,外出活動量會減少,臟腑的功能避而不長,但在春天是可通過踏青出游等戶外活動幫助臟腑功能恢復。
飲食調理
中醫認為,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此時人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對于營養的需求量也大,因此飲食應以溫和富含營養和健脾扶陽的食材為主,忌生冷、油膩、大熱之物,多補充新鮮蔬菜,達到養肝養陽的作用。春分時節是肝氣當令的時間段,在五行學說中表明,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人的肝氣。因此,此時應該注重對肝的養護,精神上要保持情緒樂觀愉快,不宜抑郁暴怒。陽氣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在春天如果陽氣不足會使人的精神氣下降,也就無法健康長壽,可通過食用溫補陽氣的食物增加人體抵抗力,抵御外邪入體。在飲食上,可以多吃洋蔥、大蒜、生姜、韭菜等溫性食物,少吃黃瓜、冬瓜、綠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