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時節話養生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按笫睢迸c“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薄按笫睢闭怠爸蟹鼻昂?,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時常有大的雷雨出現,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在如此燥熱的天氣下該如何健康養生呢?
藥食同粥防中暑
大暑時節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于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
如果當你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癥狀時,多為中暑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至通風處休息,多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有條件的人,進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在大暑節氣,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這些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可以幫助大家安度盛夏。藥粥則對老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均適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藥材,祛濕效果會更好。
趁暑化濕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癥,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此等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這個時節,通過艾灸、穴位敷貼等方式,利用補充陽氣來達到療養效果。若是一些體質熱的慢性病人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治療了。
多飲白水益消暑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約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傳統消暑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白開水。需要提醒的是,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飲水過多,殊不知這樣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所以,炎熱季節,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消暑切莫動肝火
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扒榫w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于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極端情緒,應盡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伏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時節的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熱,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熱,很容易中暑。
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避開“桑拿天”,悶熱天氣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露天環境中。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應盡量在早晚溫度稍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
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遠遠大于年輕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溫中健身要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比如快跑、器械運動等。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