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 ? 節氣養生理論 節氣養生理論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整體觀---天人合一理論在醫學領域的具體應用。早在 2000 多年前, 祖國醫學的經典理論《黃帝內經》 就明確提出: “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它強調了人與自然界的統一關系。 這種統一關系在傳統養生文化中, 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得到充分印證: 第一、 人體的生理過程與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存在同步關系。《靈樞》 提出:“春生,夏長, 秋收, 冬藏, 是氣之常也, 人亦應之。” 第二、 人體與自然萬物同受陰陽五行法則的制約, 并遵循同樣的運動變化規律。俞琰的《周易參同契發輝》 對此作了詳盡的闡述: “人身法天象地, 悉與天地造化同途。” 第三、 人與自然萬物有著共同的物質基礎。《素問· 寶命全形記》 則說:“人與天地之氣生, 四時之法成”, 正強調了人與萬物一樣, 都是天地之氣合乎規律的產物。 ? 節氣養生丹的作用機理 節氣養生理論認為五日為一侯, 三侯為一氣, 一年中共有二十四個節氣, 其中立春,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是用來劃分一年四季的,“四立”表示節氣的開始, 而“二分”“二至” 是季節的轉折點。 每經歷一個節氣, 自然界的氣機就會發生一次微小的變化, 每經過三個節氣, 自然界的氣機就會發生一次較大的變化。 人體內的氣機如能跟上這種變化的節奏, 就不易生病, 相反就會“百病纏身”。 順應這種氣機變化的規律, 在自然界的氣機發生較大變化時, 以恰當的藥食對身體進行調理, 就能幫助人體盡快跟上自然氣機變化的節奏, 從而達到預防疾病, 減少疾病發生的目的, 這正是祖國醫學“治未病” 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