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篇--春;春季如何養生Ⅰ;春季如何養生Ⅱ;春季如何養生Ⅲ;春季如何養生Ⅳ;一、立春 ;●立春的養生 ;●立春的養生 ;●立春的養生;二、雨水 ; 中醫學稱脾胃為“水谷之?!?,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營衛、氣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而人身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元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的觀點。 ;中醫認為肝主生發,故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節氣之后,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后應當著重養護脾臟。;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于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濕。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濕邪,從而達到養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雨水前后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

同時少食生冷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平時可多吃些諸如鯽魚、胡蘿卜、山藥、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 ;雨水時節,還要防治“倒春寒”。這是因為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這尤其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特別是溫度驟然下降的時候,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 ;三、 驚蟄; 驚蟄,是“立春”以后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但真正使冬眠動物蘇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 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所以人們需要進行調養,增強體質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襲;按照一般的氣候規律,驚蟄前后天氣已開始轉暖,并漸有春雷出現,雨水漸多,平均氣溫能達到16℃—18℃。雖氣候日趨暖和,但陰寒未盡,所以氣候變化較大,有時降雨量也不少,突然其來的冷空氣亦較強,且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很大,乍暖還寒。;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而且制作簡單方便,平時不妨把其當作甜點食用。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春困”和“春捂”在這節氣里尤為突出和重要。此時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上醒來比任何一節氣都遲,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春困”,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春回大地,天氣漸暖,人體皮膚的毛孔和血管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人體內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外周的血液增多了,而供應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所以出現了所謂“春眠不覺曉”的“春困”。此節氣冷暖變幻無常,因而“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御寒的衣物。感冒不是在寒冷時容易染上的,往往是在氣溫上升或出汗時脫去過多的衣服,突然著涼時染得的。;從祖國醫學上說,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老人更要注意身體的保養。如元代著名養生家丘處機在《攝身消息論》中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F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了中醫這一觀點,尤其在驚蟄里,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不少的傳染病都易流行爆發。 ;飲食調養上主要是以“春夏養陽”為總體原則,適當多進食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和蔬菜,如韭菜、菠菜、薺菜等。值得一提的是,此節氣各種病菌開始活躍,因細菌而感染的疾病增多,大蒜是一種廣譜抗菌食品,對多種致病菌有明顯的抑菌和殺菌作用,常吃大蒜對預防呼吸道和胃腸道有作用。在江南一帶,民間還愛以菊花的嫩苗(當地稱為“菊花腦”)炒菜和煎湯,對高血壓頭昏或肝火偏盛食之尤宜,可起到降血壓、清肝明目的效果。愛好食魚生的人,在這段時間里應少食或忌食,以防各類細菌乘虛而入。 ;四、春分;此時人體的血液和激素活動正處于相對的高峰期,而氣候的驟變會導致人體的平衡失調,誘發高血壓、心臟病及月經失調。同時易產生眩暈、失眠等癥,是精神病的多發時間,所以要避免情緒的波動,調理情緒頗為重要。人們應利用生機盎然的好時機,多做戶外活動,放松身心。

;春分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食后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一是注意養肝。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春應于肝、夏應于心、長夏應于脾、秋應于肺、冬應于腎。春季是肝病的高發季節,需要注意養肝,協調肝的陰陽平衡。甘味食物能補肝益腎,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而酒會傷肝,春季更不宜飲酒。泡點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熱的作用,或是飲用電解質豐富的飲料,也是春季的佳飲。 ;二是食物的陰陽互補。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添加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涼;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多吃春季時令菜 三是多吃時令菜。

每個季節都有符合其氣候條件而生長的時令菜,得天地之精氣,營養價值高。吃有養陽功效的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豆芽、豆苗、萵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體生長機能;而食用桑椹、櫻桃、草莓等營養豐富的晚春水果,則能潤肺生津,滋補養肝 ;五、清明 ;其中所說的“四季不食脾”,指的便是農歷一年中的三月、六月、九月及十二月四個季月,不應吃脾,或對脾進行過度的進補,這只是大至的說法,精確地說, 每個季月的最后十八天,才是脾旺的時節 ,所以說清明節氣中盡管處于三月,但肝臟在此時仍處于極其旺盛的狀態中,所以避免補肝過度才是此節氣養生的重點。 ;肝屬木,木生火,火為心,所以在此節氣中心臟會過于旺盛,所以這一段時間也是高血壓的易發期,對此要予以高度的重視。高血壓是指體循環內動脈壓持續增高而言,并可傷及血管、腦、心、腎等器官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癥。該病的發病率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高血壓患者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也較正常血壓者高出3—5倍。中醫對本病的辨證要點,除觀察血壓變化外,還要對病人眩暈、頭痛等全身癥狀進行分析。;常見類型有:陰虛陽亢(頭痛頭暈,耳鳴眼花,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面頰潮紅,四肢麻木);肝腎陰虛(頭暈眼花,目澀目干,耳鳴耳聾,腰酸腿軟,足跟疼痛);陰陽兩虛(頭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華,間有烘熱,心悸氣短,腰膝酸軟,夜尿頻多,或伴有水腫)。

患有高血壓的人在進行養生時,應針對陰陽失調,本虛標實的病理,以調和陰陽,扶助正氣為宗旨,采用綜合調養的方法,如情志調攝。因為本病與情志因素關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過之時,常常影響肝木之疏泄、腎水之涵養。 ;現代醫學研究亦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長時間的精神緊張、焦慮和煩躁等情緒波動,都可導致和加重高血壓病的癥狀。因此,在調攝過程中的情志方面,應當減輕和消除異常情志反應,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作為首選鍛煉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引起血壓升高等。 ;其次,旺木傷金,金為肺,所以這一節氣中對呼吸系統疾病也要予以高度的重視才行。此時春暖花開,人們脫去厚厚的冬裝倍感清爽??闪钊藷┬牡氖?,過敏癥也悄悄地隨之而來,令人坐臥不寧。在此提醒有過敏癥的朋友特別注意加強“保護”,讓過敏癥遠離你。在自然界,花粉是一類主要的致敏原,;每當春暖花開之季容易引起花粉過敏的多為種子樹,以法國梧桐居多,這些植物花粉量大體積小,空氣中含量高,在風起的日子更容易傳播,所以春天郊游時出現花。粉過敏者更多。花粉中含有的油質和多糖物質被人呼人后,可被鼻腔黏膜的分泌物消化,隨后釋放出l0多種抗體,如果這種抗體和入侵的花相遇,并大量積蓄,就會引起過敏。

過敏癥狀以流稀涕、鼻塞、打噴嚏、流眼淚為主,同時眼、鼻、耳多處發癢。且發病時痛苦,若進一步可誘發肺炎,不但影響正常的工作和休息,而且嚴重的會有生命危險。 ;中醫認為,肝是剛臟,易于橫逆侵犯他臟;肺是嬌臟,易受他臟侵犯。所以這一節氣中,一定要注意肝和肺的保養。春天本來就是瘟疫易發期,可以說年年都會有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只不過侵害程度不同而已,比如感冒,可以說人們每天都在受著感冒病毒的傳染,世上每天都會有很多人患有感冒,只是由于死亡率低,所以人們便不怕。一旦肝炎、霍亂及“非典,’出現,人們才感到恐怖起來。事實上,根本不用太恐慌,而應該保持一種正確的心態,對抵抗疾病反而有利。;因為“春瘟”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古人的養生之道在于順應四時使身體的精、氣、神充盈,認為這樣便可抵御各種疾病的侵害。而現在社會中,卻有很多病癥易發生在青壯年人.如結核病、風疹、麻疹、腎衰竭、糖尿病、花粉過敏及“非典”等,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很簡單,因為現在的青壯年并不“年青”也不“強壯”,身體是極其虛弱的?,F在的年青人不注重養生學,他們的生活不是工作壓力大,勞動強度大,便是生活起居不節制、沒有規律。這樣使身體機能過早衰退,只留下一個青春的空殼,而其真實的體質卻早已衰老了。

這樣的“青春”當然不堪疾病一擊了。所以說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對疾病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 ;六、谷雨; 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我們在調攝養生中不可脫離自然環境變化的軌跡,通過人體內部的調節使內環境(體內的生理變化)與外環境(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端貑枴けC握摗氛f:“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這是說人生于天地之間自然界中的變化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的內環境產生影響,保持內、外環境的平衡協調是避免、減少發生疾病的基礎。因此在調攝養生時要考慮谷雨節氣的因素,針對其氣候特點有選擇地進行調養; 谷雨節氣以后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等。這里提醒朋友們一旦發病不要緊張,可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癥治療。 在南方的這個節氣中氣溫升得特別高,雨量也特別多,人體在這段時間更為困乏,但人體的消化功能卻正處于旺盛時期,所以正是使人體受到補益的大好時機,應適時進補補血氣的食物,提高身體的防病抗病能力,為平安度夏打下基礎。進補的食物宜鱔魚、鯽魚、泥鰍魚、鯉魚、鳙魚等河鮮等。

;谷雨養生要注意的是氣溫雖升高,但早晚時尤其是雨天時仍會時涼時熱,早出晚歸者要注意增減衣服,避免受寒感冒。過敏體質的人群要注意這個節氣預防花粉癥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這類人群特別要注意避免與過敏源接觸,減少到花草叢中去,且在飲食上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出現過敏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由于氣溫和雨量都會增多,皮膚的濕疹癥也是多發之時,因而除了保持人體的清潔衛生外,要適當進飲一些清熱解毒、養血潤燥的湯水。 谷雨節氣的氣溫雖以晴暖為主,但早晚仍有時冷時熱之時,對早出晚歸的人更應加倍小心地呵護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發生。;祝春季快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