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先生講易·陰陽五行(十五):別踩坑!五行養生常見誤區
副標題:缺金戴金、越補越虛?3類坑別跳,實在養才管用
上一講咱聊了四季五行養生的實在招,今兒個咱得給大伙提個醒——現在市面上不少“五行養生”的說法,聽著玄乎,實則是把經念歪了,不少人跟著學,錢花了、罪受了,身體還沒調好。今兒個咱就扒三種最常見的“五行養生坑”,教你辨清“瞎扯”和“真有用”,別再被忽悠。
先得重申:真正的五行養生,是“順身體勁兒來”,不是“湊物件、瞎進補”,但凡讓你“花大價錢、硬折騰”的,大多是坑。
第一坑:“缺啥補啥”戴首飾、擺物件——別把五行當“加減法”
最常見的坑就是“測完五行說你缺金,就讓你戴金項鏈;說你缺木,就讓你擺發財樹”。這純屬把五行的“能量勁兒”當成了“缺啥湊啥的物件”,完全是瞎扯。
你想啊:身體里的“金勁兒”,是肺的“收斂勁兒”,跟脖子上戴的金項鏈有啥關系?戴塊金子,肺的勁兒就能足了?純屬無稽之談。還有說“缺木就擺綠植,缺火就掛紅燈籠”,家里堆得滿滿當當,不僅占地方,有的還適得其反——比如你火勁兒本就盛,再掛一堆紅燈籠,反而更上火;木勁兒弱的人,家里擺十幾盆綠植,夜里耗氧氣,睡得更差。
真要補某股五行勁兒,不是靠“外物湊數”,是靠“調習慣”:缺金(肺氣虛),就多做深呼吸、吃點潤肺的梨,比戴金管用;缺木(肝氣虛),就多舒展身體、吃點菠菜,比擺綠植實在。記住:五行是“身體里的活勁兒”,不是“貨架上的物件”,別花那冤枉錢。
第二坑:“越補越好”猛吃補品——別跟身體“對著干”
還有個坑是“覺得五行某勁兒弱,就猛補”:覺得自己木勁兒弱(肝不好),就天天吃人參、鹿茸;覺得自己水勁兒弱(腎不好),就頓頓喝補腎藥酒。結果補得上火、流鼻血,或者肚子脹、不消化,越補越虛——這是沒搞懂“五行補過頭就是害”。
五行講究“平衡”,某股勁兒弱,得“溫和補”,不是“猛灌”:比如肝木弱,得補“溫和的木型食”,像芹菜、枸杞,不是補“大補的火型食”(人參屬火,火生木,但火太盛反而燒木);腎水弱,得補“平和的水型食”,像黑豆、山藥,不是補“燥熱的土型食”(藥酒多燥熱,土克水,補完反而傷水)。
就像給花澆水,蔫了澆點水就行,猛澆會淹根;身體虛了,溫和調就行,猛補會傷脾胃。別信“補得越多越好”,適合自己的、慢慢來的,才是真補。
第三坑:“照搬套路”不管體質——別把別人的招當“通用方”
還有人學五行養生,照搬別人的法子:看別人春天喝菊花茶降火,自己也跟著喝,結果喝得拉肚子;看別人冬天吃羊肉補腎,自己也跟著吃,結果吃得上火——這是沒搞懂“五行養生得看自身體質”,別人的招,不一定適合你。
比如同樣是春天,火勁兒盛的人喝菊花茶能降火,水勁兒足的人喝菊花茶(偏涼)就會傷脾胃;同樣是冬天,水勁兒弱的人吃羊肉能暖腎,火勁兒盛的人吃羊肉就會上火。真要學,得先搞懂自己的“主體質”:是火型人就多“涼一涼”,是水型人就多“暖一暖”,別盲目跟風。
就像穿衣服,別人穿短袖舒服,你怕冷就得穿長袖,別硬跟別人一樣。五行養生沒有“通用方”,只有“適合自己的方”。
最后總結一句:五行養生避坑,就記三句話——別信“缺啥戴啥”的物件論,別搞“越補越好”的猛補法,別學“照搬套路”的跟風招。真正的五行養生,是“懂自己、順勁兒來”,不用花大錢,不用遭罪,靠日常吃飯、睡覺、小習慣調整,身體就會慢慢舒服起來。
下一講,咱聊個“落地”的:怎么用五行給家人調身體?比如孩子火勁兒盛總發燒、老人水勁兒足總怕冷,教你按家人的五行體質,用簡單的法子,把家人的身體調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