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深一度#10首蘊含養生智慧的詩詞

1. 《飲酒·其五》 -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養生意境:這首詩體現了一種遠離塵世喧囂,內心寧靜的養生境界。詩人在人境之中,卻能不為世俗之事所擾,通過親近自然,如采菊、觀山、看飛鳥等活動,讓心靈得到放松和滋養。“心遠地自偏”傳達出心境對于養生的關鍵作用,只要內心超脫,外在環境的紛擾便難以影響自己,從而達到一種自在悠然的養生狀態。

2. 《終南別業》 -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養生意境:王維在詩中描繪了中年后對人生真諦的領悟與追求。他在南山邊安家,隨心隨性,獨來獨往,享受自然間的樂趣。“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展現出一種豁達的心境,遇到困境時不焦慮,而是以平和的心態欣賞自然變化。與林叟偶然相遇談笑,也體現出他在人際交往中的閑適,這種身心的自在對于養生極為重要,體現了順應自然、心境開闊的養生理念。

3.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 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養生意境:雖此詩帶有幾分悲涼,但也蘊含養生道理。蘇軾感慨世事如夢,人生短暫,在面對生活的不如意時,如“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仍能通過飲酒來抒發情緒。從養生角度看,這是一種情緒的宣泄方式。同時,詩中的自我反思也提醒人們要珍惜時光,調整心態,避免過度焦慮和憂愁,以保持身心健康。

4.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 宋·辛棄疾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養生意境:辛棄疾在詞中描繪了一幅寧靜富足的田園生活畫面。居住環境有連云的松竹,生活物資充足,鄰里關系融洽。看到兒童偷梨棗時,也只是安靜地在一旁閑看,這種心態體現了他的寬容和閑適。在這樣的生活里,詩人內心平靜滿足,體現了一種田園養生的理念,即通過享受簡單的生活、與自然親近來達到身心愉悅的養生目的。

5. 《夏日絕句》 -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養生意境:從養生角度看,這首詩體現了一種精神層面的滋養。李清照借贊美項羽的氣節,表達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這種強烈的信念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能夠激發人們內心的正氣,使精神得到振奮。在養生中,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可以提升人的氣質和免疫力,讓人在面對生活的種種困難時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6. 《蘇幕遮·懷舊》 -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養生意境:范仲淹在詞中抒發了思鄉之情和羈旅之愁。盡管情感略帶憂傷,但從養生角度可以看出情緒調節的重要性。他通過描繪自然景色來寄托情感,如“碧云天,黃葉地”,說明自然對于舒緩情緒有一定作用。同時,“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也體現了適當宣泄情緒的觀念,提醒人們要正視自己的情緒,不要壓抑,以達到心理的平衡和養生的目的。

7. 《題破山寺后禪院》 -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養生意境:此詩展現了寺廟環境的清幽寧靜。詩人在清晨進入古寺,沿著曲徑,看到禪房周圍花木繁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描繪出自然景色能使鳥兒愉悅,也能讓人的心靈得到凈化。在這樣安靜的環境中,萬籟俱寂,只有鐘磬之音,給人以心靈的洗禮,體現了通過接觸宗教文化場所和寧靜自然環境來達到身心放松、排除雜念的養生理念。

8. 《望岳》 -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養生意境:杜甫這首詩表達了對泰山雄偉壯麗景色的贊美和攀登絕頂的豪情壯志。從養生角度看,登山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能夠增強體魄。同時,詩中體現的壯闊胸懷和高遠志向也對精神有滋養作用。在登山過程中,面對大自然的壯美,人的心胸會變得開闊,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有助于身心健康,體現了身心兼修的養生觀念。

9. 《歸園田居·其三》 -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養生意境:陶淵明在詩中描繪了田園勞作的場景。他在南山下種豆,雖然草多豆苗少,但依然早出晚歸,辛勤勞作。這種田園生活讓他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在勞動中體驗到簡單的快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體現了他對這種生活方式的堅持和滿足。這種親近自然、通過體力勞動獲得身心愉悅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古樸而健康的養生之道。

10. 《長相思·一重山》 - 南唐·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養生意境:李煜此詞雖以相思為主題,但在描繪景色方面也有養生意境。詞中的山水、楓葉、菊花、塞雁等自然元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從養生角度看,欣賞自然景色可以舒緩情緒,減輕壓力。同時,在思念和等待的過程中,也可以學會沉淀自己的情緒,達到一種內心的寧靜,如同“一簾風月閑”所表達的,在閑適中修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