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三月暖風至,春意日漸弄
二十四傳統節氣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第四個節氣。斗指壬,太陽黃經達0°,于每年公歷3月19-22日交節。春分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春分這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自這天以后太陽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開始長于黑夜,南半球與之相反。
歷書中記載“斗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
春分氣候特征
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
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春分養生
春分時節正是調理體內陰陽平衡,協調機體功能的重要時機。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因此,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谷”,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里植物生發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春天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助陽為原則,建議多吃韭菜、蔥、山藥等食物,不主張吃辣椒。同時,不妨添加一些甘味食物滋補脾胃,例如山藥、木瓜等。菠菜是春季的時令蔬菜,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功效。
春分節氣時人體血液也正處于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于相對高峰期,膳食總的原則要禁忌大熱、大寒的飲食,保持寒熱均衡。
春分時節前后,應該去登山、踏青,以利于春陽萌生勃發。運動應采取有助于陽氣升發、強健各臟腑機能的方式,如散步、郊游、放風箏、打太極拳等,可舒展筋骨,暢通血脈,增強機體免疫力,使人精神振奮,心曠神怡。
春分習俗
關于春分的飲食節俗,民間有很多講究,除了吃太陽糕,還要“吃春菜”,俗稱“吃春”。
春分之際,萬物復蘇,各種植物都生發出鮮綠的嫩芽。所謂“春菜”,各地所指不盡相同但一般都是當地正應時的蔬菜,如香椿、蒜苗、豆苗、枸杞苗、春筍、豆芽、菠菜等。民間認為,吃這些春菜都是有一定寓意的,比如吃香味獨特的香椿芽,能增添魅力;吃生命力旺盛的豆芽,生自然生發之勢,能讓人快速發達;吃蔥蒜可殺菌防病、增進食欲、助春陽等。
有民諺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春分吃春菜,這與中醫學一貫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不謀而合。與天地相合就得吃自然在春天賜予我們的食物,不但得天地之精氣,為人體提供充沛的能量,以順應春天的生長發育,還有助于人體應時知節;與自然相融合,更為我們的運勢提供正能量,有開運之效。
公眾號聲明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脾胃病(消化)科”微信公眾號為公益性平臺,旨在為廣大患者朋友科普健康、養生知識。文中內容及插圖如有不當,請相關機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處理,感謝您同我們一起為公益事業所做的努力!
文字:張夢佳
審核:嚴寧娟
感謝關注
如果您覺得閱讀本文有收獲,歡迎轉發分享,并在下面的拇指處點贊。感謝您對健康事業的支持,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