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起,氣溫降,人們更多的會選擇留在室內,盡可能多的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寒冷的侵害,但是卻人為的減少了鍛煉的時間,降低了鍛煉的頻率,使得人體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遭受疾病侵襲的可能性增大。所以,在冬季的時候,更應該注意養生,調理好自己的身體。那么,冬季養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人在這樣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欲不振等現象。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因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2、調節飲食

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攝取充足的、與其曝寒和活動程度相適應的熱能。營養素的比例,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別占15~23%、25~35%、 60~70%為宜。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質的需求,適當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達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3、斂陰護陽

冬季,由于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首先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陽氣受到傷害。接著要避寒就暖。冬天氣候較冷,人們要注意盡量待在溫度適中的房間里,減少外出次數。如要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襪。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傷風感冒,并誘發呼吸道疾病等。因此應減少洗澡次數,注意洗澡過程的保暖,幼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應注意。

4、適度進補

在一般民眾的觀念里,寒冷的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中醫對人體的調節滋補十分講究,根據天人相應,時臟對應的理論,冬季屬腎,腎主臟精而為生命之元,故冬月為四季進補的最佳季節。意思是天氣與人體方面四季時令對應五臟,冬季宜調理腎臟,腎是生命之元,茵此冬季進補重要的是滋補腎臟,腎強壯人體亦強壯。

根據中 醫“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在冬季膳食原皂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哩,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選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榖豆類;生姜、韭菜、大蒜、蘿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雞肉、豬腰子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核桃、桂圓、栗子、芝麻等果品。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燉母雞、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

在冬季的時候調理好自己的身體,就好比是做好了沖鋒的準備,為來年身體方面的突飛猛進儲備了能量,等到春風乍起,萬物生機勃發的時候,人的身體機能就能夠迅速被喚醒,進入旺盛的生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