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禪修、茶道、音樂、養生為一體的禪修茶道
禪修茶道
紅塵一隅 身心放松
禪修茶道宗旨
弘揚中華優秀禪茶文化
展現真誠善良精美藝術
增強莊重典雅高貴氣質
提升學人品德文明素養
“禪修茶道”,修身養性好方法:集禪修、茶道、音樂、養生為一體,將泡茶的十二道工序,變成十二種修行。有供養、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品茶品心、禪茶一味。
“禪修茶道”,營造都市慢生活:一個平方米,一棵綠植,一朵花,一套禪修茶席,一段養生禪樂,三十分鐘的茶道與禪修。紅塵一隅,身心放松……
高雅茶室、清凈禪堂,在都市家庭溫馨呈現。
“禪茶一味”的禪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佛教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曾載“廟廟種茶、無僧不茶”。中國佛教寺廟的僧人,初以飲茶醒腦、提神坐禪,而種茶、采茶、制茶。后以茶助道,品茶參禪、禪修茶道、禪茶一味。
佛教的博大精深與慈悲濟世,禪的離言絕相,之深、之美、之妙,不僅豐富、發展了茶文化,同時自成一體,形成獨特的禪茶文化。吸引文人雅士、士紳賢達,廣及社會大眾,追隨、學習。
“沖茶旨在禪法,工夫為明自性”。禪宗臨濟宗第四十六代傳人山東省博山正覺寺方丈仁炟法師,傳承禪宗參禪悟道的修心方法,以叢林茶禮為基礎,參考《禪林備用清規》、《百丈清規》,發掘、整理而成“禪修茶道”。
“禪修茶道”,由燃燈焚香、煮水候湯、洗杯燙盞、賞茶投茶、觀色聞香、沖水洗茶、靜心泡茶、隨緣分茶、香茗供養、小酌慢飲、謝茶相約、禪茶一味十二道禪茶修心工序組成。
為配合“禪修茶道”的教學和宏揚,仁炟法師特別寫了十二首禪修茶詩和《禪修茶道百句三字經》,詮釋“禪修茶道”的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的心法與修持要領,以及禪茶文化的傳承與內涵。
禪修茶道集心法與技法為一體,將感恩、包容、分享、結緣,以及品茶參禪、品茶品心圓融融合,不僅有利于個人禪修,因吸收了傳統茶藝培訓的表演精華,又做了提升,茶道動作端莊典雅優美,亦具有很好的展演和觀賞性。
以禪修茶道為核心的中華原創禪茶音樂會順利通過國家文化部審核,入選國家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
2014年9月6日,“禪修茶道”走進深圳石巖—迎中秋大型公益晚會,被珠江電視臺、南方衛視,以及鳳凰網、中國網、金融界、大眾網、東方網、大河網等多家媒體報道和30多家主流權威網站轉載。
2013年以來,“禪修茶道”在深圳、上海、濟南、廣州、青島、廈門、珠海、梅州等多地的大型影劇院、以及文博會、茶博會、高等學府進行了公益演出,受到大眾的歡迎。仁炟法師還在正覺寺和上述城市開設“禪修茶道”培訓班,已有學員逾千人。(文:山東博山正覺寺)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