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格桑花“

文化猶如一朵奇葩,未必只開在皇家林苑,未必只綻放在鬧市的花壇。有時懸崖峭壁你會看到一片綻放的靈芝雪蓮,有時西域草原你會驚嘆格桑蝴蝶的美艷。琥珀鎮就是一朵極俊的“文化之花”,怒放在西秦嶺的邊陲,不禁令人驚嘆。

不必說任法融(原琥珀鄉人,后設立鳳凰鄉,今歸新陽鎮)、霍松林事業有多輝煌;不必說出了馬駿景、霍衛平、霍子俊等十幾個師長、副市長;不必說高旺盛、馬建太、馬如云、羅開云、羅珠珠、羅玉虎等五十多名教授有多大影響;也不必說人文景觀羅家村遺址、圣境寺、寶池觀遺址等十多處文化遺產有多壯觀。我們就談談“平常人物”生活中的文化,談談大山深處的“格桑花”。

琥珀鎮僅僅是一個占地41平方公里,人口約人的小鄉鎮,在地圖上確實要花一番功夫才能找到。據不完全統計,今天這里擁有有約一百名教授、副教授,有三十多名博士后、博士,一百多名碩士,上千名大學生。文化之花怒放,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琥珀文化館、霍松林紀念館莊嚴高聳;琥珀初級中學、琥珀中心小學、幼兒園書聲瑯瑯、彩旗招展;羅家村遺址村志館開辟新篇。大戲皮影秧歌四季傳唱,書法繪畫時有新展。一個邊遠山區,為什么會有如此繁榮的文化景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離不開歷屆政府領導人的重視。琥珀鎮一貫重視文化建設,這里重點談兩個人,羅繼前和羅應錫。

羅繼前,生于1937年9月10日,1959年參加工作。歷任新陽區武裝部部長,五龍、新陽公社黨委付書記,琥珀公社主任、黨委書記等職。1983年7月15日因病在琥珀公社去世。羅繼前有“文藝書記”之稱。他有三大愛好:唱戲、書法、下棋。琥珀鄉羅家村秦腔蓬勃發展,早于甘谷新陽絕大多數鄉鎮,1978就開始唱戲,離不開他的文化倡導和大力支持。他本人親自參與,喜歡演包青天,我們兒時常看,至今記憶猶新,包青天也是他為官清廉的舞臺展現。他擅長書法,街坊鄰居的中堂對聯大多數是他寫的,不收一分錢。字跡飄逸、剛正不阿。他經常以鄉黨委書記的身份指導學校書畫展,推動了學校人才培養。以致后來涌現出大批書畫杰出人才,諸如中書協會員草書圣手李秉燭、篆書楷書代表人才霍雅兵、工筆畫馬萬里等等。這個輝煌局面離不開“文藝書記”羅繼前的貢獻。村民有搖骰子賭博現象,羅繼前堅決制止,他大力倡導象棋等高雅娛樂,本人也是一位象棋高手,這對改變村風有積極貢獻。

對村中文化影響較大的另一位人物是大書記羅自成,字應錫,生于1928年農歷3月3日,卒于2008年農歷12月16日,享年80歲。他一方面積極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在任期間大力發展黨員200多名,并按照的黨的章程對村里的黨員干部按時組織學習培訓,讓黨的先進思想和神經末梢深入最基層,牢牢扎根在泥土大地并茁壯成長。另一方面,他還進行法制教育。

他在任期間非常重視法制教育工作,按照實際情況經常組織法制教育活動,沒有違法亂紀的人員,沒有違法亂紀的事情發生,村莊秩序井然。他還非常注重村里文化建設,在任期間創辦了第一所學校琥珀中心小學、為村里的兒童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還1982年修建了戲臺,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其次,琥珀鎮文化發展,離不開歷屆校長和一大批教師的敬業和無私奉獻精神。琥珀辦學在麥積區歷年來是示范標兵,多次受到政府表彰,涌現出大批優秀校長和教師,諸如方守科、王懷治、張世昌、郭萬錄、高自有、霍小菊、馬元生、胡青春、羅曉斌、羅曉東等等。琥珀鎮現有初中1所,完全小學1所,教職員工277人,在校學生2133 名。初中在2003、2004、2006年連續3年被評全區十佳學校,在2008年被評為全區教育教學質量優勝學校。小學教育在羅曉東,霍小菊領導下,更是一馬當先,保持了良好勢頭,屢次獲獎。

琥珀鎮學校教師非常敬業,這里我通過個人親身經歷,重點談一談羅俊民和蘇淵源老師的故事。

羅俊民是我小學時期的班主任。民辦教師出身,后來勵志進修大學,轉正后成了麥積區龍園中學副校長,成了天水市優秀教師。記憶里,他是一位樂于奉獻、一絲布茍的人民教師。八十年代初期當民辦教師時,他從來不嫌自己10元錢工資少、待遇低。他總和別的教師比知識、比奉獻。羅四虎、羅懷玉上大學,他也上大學。他常年住校,盡管家離學校非常近,就在本村。他經常點燈夜讀,備教案批改作業。我們的作文本上,有時批語比文章字數多,精確到每一個字和標點符號。他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有一次學校舉辦詩歌朗誦,他推薦我代表班級參加。當我沾沾自喜捧回獎狀等待表揚時,他卻嚴肅地說:“一個字讀錯了!”

羅俊民非常重視學生接受新鮮事物,注重學生身心全面發展。1982年琥珀橋落成了,他立刻帶領我們徒步五六里路去參觀,并且要求寫作文朗誦比賽。至今我還存有琥珀橋的細節材料:1982年建成馬家磨鋼索吊橋。公社投10萬,自籌9000元興建,雙鏈鋼索,鋼板面,長134.6米,凈寬3米,限重2噸。后來語文中學習《飛奪瀘定橋》一課,我的腦海里總會浮現出同學們參觀琥珀橋的情景:洶涌的渭河水從橋下嘩嘩嘩流過,同學們小心翼翼地過橋,女生相互挽著手,邁著怯生生的步子。羅俊民大聲強調著“放亂步子,不要齊步走,避免共振影響。”橋像聽話似的,果然顛簸慢了許多,同學們膽子也漸漸大了起來。同學們欣賞著驚濤拍岸、大浪揚沙,聽著北岸火車嗚嗚穿過,融入了琥珀橋,融入了自然風景,融入了歡樂的童年。

學校的老師也非常重視學生智力開發。羅庫銀經常畫一些國畫,諸如牡丹之類,獎勵答題好的學生。羅進林,羅天寶變著花樣讓學生答十二類應用題,開發學生智力。諸如“黃瓜一擔,禿子一院,一人半枝多半枝,一人一支少一支,問有幾個人幾支黃瓜?”等等至今記憶猶新。

上了初中,班主任蘇淵源非常重視學生寫作。他不顧自己咽喉炎嗓子痛,在晚自習課上繪聲繪色朗誦整部小說,還讓學生扮演角色表演。那時,我知道了《人生》、《代價》,知道了路遙、高加林。如今想起來,總感覺那段時光很甜蜜。

文化發展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琥珀村民普遍重視文化建設。“再窮不能窮學校,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家積極捐資辦學,保護文化遺產,修建舞臺,文化館。老地下黨員羅映南是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個人多次捐款投資文化建設。他1993年捐資5萬元用于建設圣境寺、羅家村遺址,后來又捐款2萬元用于學校建設,還捐款打井。受到了政府表彰,由省長親自題詞“造福桑梓”。

羅家村另一位新時代文化建設代表人物就是羅增芳。他多方籌資,積極想辦法,籌得近百萬元用于人民舞臺、羅上舞臺建設,在不久,將有一座嶄新的舞臺矗立在羅家村,它將會同上善橋、霍松林紀念館、羅家村遺址一樣矗立在人們的心中。

琥珀人非常重視個人學習進步,不管是干部公務員,還是工人農民。

干部中涌現出大量書法繪畫、傳統文化杰出人才,像馬治國、霍仲吉、羅潤芳、羅懷玉、馬飛驤等等。農民也涌現大量人才,像霍自學、霍養生等等為易學名家。霍自學為任法融關門弟子,易學傳人。霍養生著有《河圖洛書渭相術》等書,字霄雲,號三雨山人。甘肅省天水市周易研究協會理事,河洛渭數復衍解秘隱士,河洛渭數理氣風水研究師,中國道教龍門派二十五代傳人,2018年第十四屆易學大會榮獲堪輿界的最高榮譽《金羅盤獎》,2018年4月,榮獲中華周易協會頒發常務理事、高級預測師、高級風水師三項殊榮。

當你走到田間地頭,看到一位荷鋤農民,不敢造次,不敢驕傲,或許你碰到的就是一位詩人,一位文化愛好者。他或許在許多雜志報刊、或者文化平臺發表了很多文章。如果在村子里碰上一位老太太,或許你碰見的就是一位民間醫生,或許還是一個高手。馬四旋就是這么一位針灸高手,多年來免費為村民治病,藥到病除、口碑甚好,傳為民間“神醫”。如果你碰見一位中年大叔,大媽,或許你碰見的就是一位秦腔、皮影戲傳人,諸如羅世維、羅存環等等……琥珀鎮就是這么一方文化的熱土,就這么神奇。

正是由于這一代代人的無私奉獻和頑強拼搏,把琥珀文化推向了輝煌,讓琥珀文化之花盛開、文藝之樹長青。文化是琥珀獨有的氣質,浸透在骨子里,浸透到西秦嶺的每一根毛細血管里,開出了最美的格桑,在大山深處散發著幽幽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