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是個很有趣的人。他的飲食習慣也很有趣。

他似乎是在踐行一種以饑餓為核心微量元素補充為輔的“食氣”飲食法(參考文章:《淵回說南:國學大師南懷瑾,經常吃些什么?飲食規律,常喝濃茶》)。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是一種不出汗人的飲食方法。因為只要不出汗,人體消耗能量就相對較少。

南懷瑾講養生_南懷瑾的著名養生功_南懷瑾養生

餐桌幾乎是最顯南懷瑾“得定”功夫的地方

年輕時候的南懷瑾,看著照片是很清瘦的。這和他在自己文章里描述如何求證悟道的生活是相呼應的。后期的南懷瑾,我們都可以看到視頻,已經是精瘦至極了。我認為瘦是南懷瑾的不二法門。南懷瑾經常說,現在的問題很多是因為大家吃得太多了。而他自己的飲食,據說是一天只吃兩餐,午餐是幾粒花生米,晚餐是一碗小米地瓜粥,早飯是不吃的。不過,南懷瑾的瘦是修行的需要。因為他發現饑餓能出氣機(我深感認同,饑餓幾乎是人體敏銳系統的開關)。“修行第一步是飲食,飲食的難改難易,難以戒掉,比男女之欲更甚。腸胃空了,一定得定,容易得定,活得也會長。。。你看我年紀這么大了,還一天到晚在這里講課,要說那么多話,要做那么多事。但我只吃一點點東西,也就是幾口而矣。人根本不用吃那么多的,我就是一個榜樣。”

南懷瑾還抽煙,不過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煙民,因為他抽煙不過喉,但他又是煙不離手的重度煙民。至于他為什么抽煙,有說蓋人味,也有說防入定的。我覺得蓋人味的說法還是可能的。一方面是入定得定的人非常敏銳,如南懷瑾所說蟻斗如雷鳴,嗅覺上也是如此(這我在極度深呼吸的時候就有體驗);另一面是,南懷瑾的主要工作是教授人修行的,節食參禪是重要科目。節食很可能會讓人進入生酮即從碳水供能模式進入脂肪功能模式,在生酮初期一兩周內,酮體會通過呼吸、尿液排出,而作為脂肪代謝的產物酮體之一丙酮有令人難聞的異味。這也成為生酮飲食口臭的一大主因。考慮到南懷瑾每天見的人很多,且多數是擁躉,也不排除通過抽煙隔絕與人近距離接觸的可能。總之,南懷瑾的抽煙是個很奇怪的癖好。

南懷瑾也喝濃茶。據悉這是南懷瑾在峨眉山閉關三年養成的習慣。峨眉山的這三年于南懷瑾,就相當于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前的六年,都是脫胎換骨的。喝濃茶也是南懷瑾這時候發現的氣機。節食、辟谷、瑜伽、養生等類似的一些人喜歡喝茶,是有原因的。因為茶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卻幾乎沒有能量。這滿足了他們少欲望低熱量飲食但又能補充各種微量元素代謝的需要。

如果是在寺院或廟宇,做到清凈飲食是相對容易的。但南懷瑾幾乎每天中午和晚飯都要陪人吃飯。有時候客人陸續來了好幾波,還要像飯店一樣翻臺招待:結束了這一撥,撤下,清理,又重新上菜品,招待下一撥。在他眼前是滿滿一桌子的菜,而且還經常有學生朋友從外地帶來的特色美食,大家也都希望南懷瑾多吃一點。因為從我們常人的角度去考量,南懷瑾每天講課、說話、寫信那么忙,應該是有大量的消耗的。但南懷瑾恢復說,修行吃飯,要知時知量;你們就是飲食不知量,所以就多病。給人感覺,我們常人的吃飯,燃燒的是碳水、蛋白質和脂肪;但南懷瑾吃飯,燃燒的是“氣”?他每天吃的那么小碗小米地瓜粥,只是他“食氣”的引子?抽煙是為了在與眾人交流、乃至閱讀、寫信中,同時數著鼻息?至少我覺得這是極有可能的。不然,他就不是南懷瑾了。

還有另外一個極為淺顯的道理就是,南懷瑾雖然看著一天到晚在說個不停,但他顯然是不出汗的。可見“說”這個運動,能耗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