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的原則是什么?七個“少”請您了解還要做好
現在,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高,對于養生也越發重視,說到養生,人們又以傳統的中醫養生最受歡迎,那么,您知道中醫養生的原則是什么嗎?
或許會有朋友就會說,中醫養生的原則,不就是順應天時、四季養生嗎,也就是“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啊。
您說不知道的是,中醫養生最高的境界其實是“形神具備”,這里面的形指的是我們嫩的身體,而神則指的是精神狀態,兩者又以“神”最為重要。
四季養生固然也是其中之一,但真要說到中醫的養生原則,在我看來,還是以如下“七個少”要做好,也更直觀更好操作,更好地做到“形神具備”:
1、少怒:
請問一下那個朋友從開沒有發過怒?“怒”是中醫七情里最激烈的一種情志,《黃帝內經》曾說,“怒不節,氣乃不固”,其次還有怒則氣上等描述。
總之,發怒能導致身體的奇跡補償,氣逆和氣滯就是最常見的兩種,這兩種的后果,表現在身體上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心腦血管問題,諸如各種卒中。
大家細心觀察的話,那些長壽的老人,都是心態平和很少發怒生氣的人,他們更懂得自制,即使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能懂得自我克制,有的還能有意識地轉移至的注意力,從而很快讓自己的情緒平穩下來。
2、少欲:
這里的欲有很多種意思,既有房事室男女之欲,也有普通的對生活事業的欲望。古人說“欲壑難填”,也就是指一個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無窮無盡的欲望,必定會讓身體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
養生跪在養心,養心又以養神為貴。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追求,沒有人能做到真正的無欲無求。
但我們還是要看清實際,盡量剝離那些不切實際的虛妄追求,這樣才能做到淡泊情志,心理強大,對于健康也是最大的保障。
3、少色:
這個就說得比較直接了,古人說“色是刮骨刀”,如果對于房室之事貪欲無邊,一味地揮霍泄漏自己的精氣,那就是直接耗損自己的先天之本。
自古以來,但凡那些縱欲無度的人,都是早衰早夭之人,你看古代的皇帝,有幾個能夠長壽善終的?還不就是后宮嬪妃太多所致?
4、少說話:
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沉默寡言的人不好,他們會有一定程度的自閉心理,更容易出現憂郁抑郁問題。
但如果總辦公室喋喋不休,說話太多其實也是一種中氣的損耗,大喊大叫還會影響心肺系統,對健康也是很不利的。
5、少食:
現代人物質生活水平飛速提高,更多人體重超標肥胖,于是“戒嘴”少吃就成似乎了一種大眾標準了。
暴飲暴食、經常吃得太撐的話,不但會損害胃腸功能,也就主要在中醫的脾胃二臟上。現代科學還發現,暴飲暴食的人會更多肥胖、膽囊問題的可能,甚至還有可能削弱長壽的本分。
6、少臥:
這一點主要針對年紀大的老人而言,年紀大了,精神狀態就會變差,稍微坐一陣就有可能昏昏欲睡,因為又不用上班,于是,很多老人就喜歡一打瞌睡就躺下睡覺了。
長時間臥床休息,對身體的陽氣是一種巨大的損耗,會明顯削弱陽氣的活力,這也就是中醫所說的“不用則廢”。
因此,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人,我們對于臥床休息也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度,堅持適當的運動鍛煉,做好勞逸結合,這樣才是身體健康和長壽的保障。
7、少冷:
這也主要是針對老人來說的,老年人陽氣虛衰,身體原本的熱量不足,這就需要我們嫩更好地注意保暖。
尤其是氣溫較低的秋冬兩個季節,很多高齡老人都是在這個時間段走的。為什么?就是因為陽氣虛衰,平常人感受不到寒冷,他們的身體卻已經寒徹骨了。陰寒之氣太盛,你說一個人能夠健康長壽嗎?
總而言之,上述七個少,可以說是中醫養生的精華所在,也可以認為是我們日常養生的原則,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好。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