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yǎng)生術

我國古典的哲學包括儒、釋、道這三大體系,但是這三大體系里面,只有道家重視今生,認為人生在世是件快樂的事。

道家的宗旨是把握人生,爭取競其天年,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身為試驗,尋求、探索能夠使人長壽的方法,這些方法就是養(yǎng)生之術。這個理念也是最適合現代的。道家養(yǎng)生中進行養(yǎng)氣、修身的練習,恰好滿足了現代人關注身體健康、祛病延壽的要求。本文就為您介紹幾招簡單易學的道家養(yǎng)生術。

拍打頭頸法

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頭暈、頭痛等頭部疾病,有延緩腦力衰退、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男人

練習方法:坐于椅子上或站立,雙眼平視前方,全身放松。然后舉起雙臂,用雙掌同時拍打頸部,左手拍打左側頸部,右手拍打右側頸部。先從后頸開始,逐漸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額部,再從前額部往后拍打,直到后頸部,這樣反復拍打5~8 遍為一次。每日晨起與臨睡前可各做一次。

踮腳健身法

功效:踮腳健身法非常適合白領們,能夠有效的緩解久坐或者久站后出現的下肢酸脹、乏力等癥狀,能夠有效的促進下肢血液回流以及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練習方法:將腳跟抬起,腳后跟離地面約1 厘米,然后用力著地,這樣為1 次,1 秒鐘內不得多于1 次,30 次為1 組,休息5~10 秒鐘。每次鍛煉1~2 分鐘,每天鍛煉3~5 次。要注意鍛煉時抬高腳后跟不能超過1 厘米,否則不僅不會有效,反而還會引起腳掌的疲勞。

道家男人_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性養(yǎng)生

大呼大吸法

功效:這是一種以擴大肺活量為主的呼吸法,類似深呼吸,能調動機體的內氣,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同時對某些慢性病、疑難病均有一定的療效。

練習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種古代吐納、導引法。具體的方法是用鼻使勁地吸氣,用口呼氣,或用鼻使勁地大呼大吸。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盡量延長時間,并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發(fā)出較大的聲音,所以稱為大呼大吸法。

太乙站樁功

功效:根據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樁增肥,中樁減肥,低樁練武。收勢為雙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內),用力收腹提肛,腳趾摳地,收縮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瘡。

練習方法:舌頭抵上顎,提肛,雙手抱圓放在胸前,雙腿彎屈,調整呼吸,吸氣時默念“靜”,呼氣時默念“松”,堅持半小時。

道家男人_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養(yǎng)生概要

女性駐顏法

功效:如果女性經常都這樣做的話,能夠讓皮膚變得更加的光滑、滋潤,能夠有效的改善皮膚的各位問題。

練習方法:雙手對搓,由慢到快,由輕到重,手搓熱后捂在臉上,保持1 分鐘,想象皮膚變得光滑了, 再自內而外劃圓,感覺要好像撫摸在絲綢上一樣。同時以意念配合。

三種道家太一導引術

1、夾鼻

深吸一口氣后,閉口,用雙手掌緣夾住鼻部,向外出氣,待氣灌到內耳膜充滿后,將雙手突然放開,同時鼻噴氣,使氣到兩眼、兩耳、口腔、兩鼻孔,做9 次。

功效:七竅通暢,氣血流通,平衡機體,給大腦加壓,加強五官功能鍛煉,增強對外界不適氣候的免疫力,預防感冒,清醒頭腦,治療鼻炎等鼻部疾病。

道家男人_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養(yǎng)生概要

2、梳頂

十指如耙,如梳頭狀從前發(fā)際梳到后發(fā)根,路線:從前額的“上星穴”到頭頂的“百會穴”,從后腦“風府穴”到“大椎穴”。然后左右梳頂,前后左右各9 次。

功效:可以使百脈調和,改善頭部末梢血液循環(huán)和大腦供血,活躍大腦生理功能,消除疲勞,提高大腦工作效率,增強記憶力,同時可以烏發(fā)、黑發(fā),防止發(fā)根脫落。

3、拉耳

將雙掌根用力擠壓耳部,不留一絲縫隙。然后猛然拉開,能有開啤酒瓶一樣的“砰”聲,反復9 次。

功效:可以增強聽力,治療耳鳴和中耳炎,同時對激發(fā)、開發(fā)小腦,使骨髓充足,產生很好的功效。如果拉耳時耳部里面有隱痛,說明耳有潛在的病因,要堅持做。

道家養(yǎng)生四大方法

道家人有自己一套獨特的養(yǎng)生方法,道家養(yǎng)生強調精神的超然、安寧,渴望自由,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道家的四大養(yǎng)生法。

一、清靜虛無

老子主張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給人帶來的誘惑。他主張通過柔弱無為、虛靜自守來排斥干擾,達到返樸歸真的目的。莊子的養(yǎng)生法則為“虛靜自守”,“養(yǎng)神,守形,無欲”,“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

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人_道家男性養(yǎng)生

二、順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養(yǎng)生的基本原則。道家認為:以自然界的秩序變化為法,摒棄人的理性因素,在養(yǎng)生中采取順乎自然的行動,就能維護健康,延年益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認為人的一切都應順應自然規(guī)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狀態(tài)接近自然,因此,養(yǎng)生要返樸歸真,以重返嬰兒狀態(tài)為最高標準。莊子認為,人與自然合一是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張破除一切人為地刻意追求,認為“無為”、“無已”、“絕對逍遙”,是達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徑。

三、以氣養(yǎng)生

《史記》載:“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歲,以自修道而養(yǎng)壽也”。歷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終之說,雖不可全信,但史學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長近三十歲,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歲,老子當是一位百歲壽星。

道家男人_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性養(yǎng)生

老子長壽得益于其養(yǎng)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獨異于人,而貴食母。”這食母就是“食氣”。食氣是老子創(chuàng)造的古人養(yǎng)生的主要方法,成為歷代氣功家練功之要旨。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

1、老子的經絡之說

老子發(fā)現了經絡(經脈和經穴),說經氣全身左右二十四條經脈往復運行,循環(huán)無端。這一發(fā)現,比我國四大發(fā)明意義更偉大,更深遠。

2、老子的精氣之說

老子認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進飲食為陰氣,鼻入空氣為陽氣。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這個人與自然最直接的門戶。這為練氣功能養(yǎng)生,中醫(yī)藥能治病提供了理論依據,對人類健康貢獻巨大。

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男人_道家養(yǎng)生概要

3、老子的神守養(yǎng)生法

“凝神入氣穴”的神守養(yǎng)生法是老子養(yǎng)生的主要方法。包括守督觀竅法,守腹法和守中法。竅指人九竅之一的后陰上的尾閶穴,是督脈(經脈)這個綱的繩頭。守督法對調節(jié)神經系統,改善全身機能具有很好作用。守腹就是意守以關元穴為中心的小腹處—下丹田。神守下丹田對于培養(yǎng)精氣,改善消化系統機能和下肢好處極大。守中是說守中脘穴,即臍上三寸的中皖穴,又說為丹田。神守丹田具有清醒頭腦,改善五臟機能的作用。

老子以氣養(yǎng)生之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其思想光芒可與日月同輝!根據老子以氣養(yǎng)生的理論,后來的道家逐步創(chuàng)立了呼吸修練養(yǎng)生法。道家氣功的主要練氣之法即是呼吸修練,即通過對自然之氣的呼吸吐納,達到調和周身之氣,并使之卻病延年的一種功法。

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男人_道家養(yǎng)生概要

4、莊子吐納法的最高境界為胎息

莊子的“吹響呼吸,吐故納新”即指此法。其最高境界為胎息,即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胎胞之中,以臍呼吸,故曰胎息。學會胎息,則道成矣。胎息有兩個特點:一是在修練時把人體呼吸調整得極細極緩極深極勻,以之于把鴻毛放在鼻口之上也紋絲不動,同時在自己的思想上全然忘記呼吸的存在;其二是以意念想象其氣由臍出入,又周流全身,循環(huán)往復,好比嬰兒在母腹中,鼻無呼吸;又好比龜蛇入蟄,口鼻之氣幾乎處于停頓狀態(tài),只體內之氣周流環(huán)注而已。

四、精神修練

精神修練是道家修練的最高境界,也是道教養(yǎng)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方法有:

1、清心寡欲

老子哲學觀核心是清靜無為,反映在精神修煉上就是清心寡欲。即思想清靜安寧而無雜念;不要有過多的欲望,對不良和欲要節(jié)制。方法上主張清靜無為,絕學無憂,離境坐忘等。

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男人_道家養(yǎng)生概要

2、信道修練

即宣傳“道”的功用,堅定“道”的信念,確立學道的志向,自覺地學道。道家豪放地提出:“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唯道可信”,“我命在我,不在于天”,這種與天爭壽,積極進取,人定勝天的樂觀主義精神。

3、廣積善德

道家從天人感應,善惡報應的角度,確立了善德的修煉內容。認為心地善良,與人為善,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也就是多積善德,才能感動主宰人間善惡的天君,由此才能得道成仙。

道家男人_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性養(yǎng)生

4、知足長樂

老子在《道德經》中認為,世上沒有比不知足而更大的災禍了。只有知足,才能經常得到滿足,精神上就樂觀,少有煩惱,這樣身心清靜,就可以健康長壽。重視精神修煉是道家區(qū)別于其它學派的重要特征。中國歷代醫(yī)學家,養(yǎng)生家,哲學家無不重視精神調養(yǎng)。

莊子說:“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夫形全則精復,則精神不會消耗,與天地為一”。大意是說:把世事丟開則形體不會勞累,看破生死則精神不會消耗,身體就會健康。

孔子說:“仁者壽。”董伸舒說“ 仁人之所以天下之道,外無貪而清靜,心和平則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yǎng)其身。”

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人_道家男性養(yǎng)生

俗話說:“吃飯歡樂,勝吃良藥”。這是說良好的情緒能增進食欲,有利消化。

精神修煉又稱心理養(yǎng)生、精神調養(yǎng),是中國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它所包含的道理很簡單,。胸懷大度,無憂無惱,,就能夠使人的身心處于自然安詳,平和的歡樂之中,保持身心健康。

精神修煉的內涵十分豐富;它和人的道德品質息息相關,是人類對健康認識的一大飛躍。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動和人體的生理功能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可以使生理功能處于最佳狀態(tài);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功能引發(fā)各種疾病。

道家男人_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性養(yǎng)生

心不爽,則氣不順,氣不順,則百病滋生。美國耶魯大學病理學家曾對700多人進行跟蹤調查,結果表明:與健康心理有關的充滿愛心、與人為善、唱歌吟誦,心寬大度,淡泊名利等言行,都能使人健康。

上面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道家四大養(yǎng)生法,即使你不是道家人,你也可以學學養(yǎng)生方法。

道教五臟調養(yǎng)秘法

中醫(yī)養(yǎng)生既重視道的層面,也重視術的層面。道教五臟調養(yǎng)秘法,言簡意賅,道術合一。

寵辱不驚 肝木自寧

肝屬木,為將軍之官,在志為怒,為剛臟,體陰而用陽。所謂“剛”,有剛強躁急之意。古人把肝比喻為“將軍”,用將軍的剛強躁急、好動不靜的性格來形容肝的生理特性。情緒變化,特別是憂愁思慮最易導致肝郁氣滯;急躁易怒最易導致肝陽上亢、肝火上擾,二者都會影響肝的功能而導致疾病。因此,在工作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做到寵辱不驚,則無肝風內動、肝陽上擾之虞,肝木自寧而不傷。

道家男人_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性養(yǎng)生

動靜以敬 心火自平

心屬火,為君主之官,具有主導和統率全身各臟腑功能活動,并且使各臟腑相互協調,人們的聰明智慧,都是從心產生出來的。各種情緒變化都容易擾動心神,因之《黃帝內經》有:“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的論述。所以,無論你身居何等位置,舉止動作都要恭敬有理,保持心緒的寧靜平和,如此則心火不起,五臟六腑各得其位,人自然祥和。

飲食有節(jié) 脾土不泄

脾屬土,為人體后天之本,主消化吸收飲食物,保證人體的營養(yǎng)供應。但是,飲食要有節(jié)制,不過饑過飽,挑肥揀瘦,更不能過度貪圖口腹之欲,否則損傷脾胃,運化不力,釀濕生痰,阻遏中焦,百病叢生。“一頓吃傷,十噸喝湯”,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男人

調息寡言 肺金自全

肺在五行中屬金,主氣,司呼吸,“肺朝百脈”,但“多言耗氣”。因為人說話發(fā)聲,出于喉,卻是氣之用,言語誦讀是會耗氣的。孫思邈的養(yǎng)生經驗也要求人們“莫多言”、“多言則氣乏”;宜“少語”,少語則氣得以充養(yǎng),不致無謂地耗散。因此,調整氣息,沉默寡言,不胡言亂語是保肺養(yǎng)氣的要務。

恬然無欲 腎水自足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及生長發(fā)育。如果性欲旺盛,房勞過度最易耗傷腎精,使人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牙齒脫落而出現早衰之象。中醫(yī)歷來以節(jié)欲保精為養(yǎng)生第一要義,而以“皓齒娥眉,為伐性之斧”。因此,不縱欲亦不禁欲腎精自然充足,身體自然強健。

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男人

調理五臟的最佳時間

一、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二、晚間11-凌晨1點,膽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三、凌晨1-3點,肝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五、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人

六、凌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yǎng)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yǎng)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道家養(yǎng)睛明目保健法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受到眼疾的困擾。眼睛是人們心靈的窗戶,但眼睛一旦出現問題,將會給患者的身心戛納看那個造成巨大的影響,在道教養(yǎng)生中指出,養(yǎng)睛明目保健法可以有效的避免眼疾的出現,下面,具體來了解下吧。

道教養(yǎng)生認為,眼睛與人體的其他器官息息相關,在道教的修煉方法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道達到明目的效果,一起來了解下養(yǎng)睛明目保健法吧。

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男人_道家養(yǎng)生概要

熨目法:黎明起床,先將雙手互相摩擦,待手搓熱后一手掌熨貼雙眼,反復三次以后,再以食、中指輕輕按壓眼球,或按壓眼球四周。

運目法:兩腳分開與肩寬,挺胸站立,頭梢仰。瞪大雙眼,盡量使眼球不停轉動(頭不動),先從右向左轉10次,從左向右轉10次。然后停,放松肌肉,再重復上述運動,如此3遍。此法于早晨在花園內進行最好,能起到醒腦明目之功效。

低頭法:身體取下蹲姿式,用雙手分別攀住兩腳五趾,并稍微用力地往上扳,用力時盡量朝下低頭,這樣便有助于使五臟六腑的精氣精氣上升至頭部,從而起到營養(yǎng)耳目之作用。

吐氣法:腰背挺直坐位,以鼻子徐涂吸氣,侍氣吸到最大限度時,用右手捏住鼻孔,緊閉雙眼,再用口慢慢地吐氣。

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人_道家男性養(yǎng)生

折指法:每天堅持早晚各做1遍小指向內折彎,再向后搬的屈伸運動。每遍進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側的基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此法坐、立、臥皆可做,堅持經常做,不僅能養(yǎng)腦明目,對有白內障和其它眼病者也有一定療效。

道教養(yǎng)生六大飲食禁忌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并經過長期的歷史發(fā)展而形成的。道教主張人們養(yǎng)生養(yǎng)心,它的養(yǎng)生之道對人們很有吸引力。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道教養(yǎng)生中飲食的秘決。

一、飲食之患 超過聲色

世人萬病滋生,生命夭折,很多都是由于飲食不當而埋下的隱患。從某種意義上說,飲食給人們帶來的禍害,比聲色禍害還要普遍和嚴重。因為人們可以完全杜絕聲色達一年之久,而飲食卻不可一日短缺:正由于它對人們的益處非常廣,所以,它的為害也特別深。加上在各種各樣的食物中,有的彼此之間氣味互相沖突,若是在食物搭配上無意中觸犯了禁忌,就更會在機體內沉積下毒素,緩慢地沉積經年而形成疾病,危害人的生命。

二、肉必新鮮 切忌異味

如果食肉類,必須保證它的新鮮。如果有其他異味,就不能食,食后會損臟傷氣,這一定要謹慎。

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男人

三、調養(yǎng)胃氣 切忌飲食不當

太乙真人《七禁文》第六條說:飲食得當,可養(yǎng)胃氣。彭鶴林說:脾為臟,胃為腑,脾胃的氣是互為表里的。胃是水谷之海,主受水谷;脾居中央,能消磨水谷,運化為血氣,以滋養(yǎng)全身,灌溉五臟。所以修身的人,不能不美其飲食,所說的美,并不是說要具備一切異品珍饈,而是要注意不食生冷、精硬的東西,不要強迫自己飲食。應在有些饑餓時才進食,但不可過飽;在有些渴意時飲水,但不能過多。這正如孔子的腐敗變味、魚餒而肉敗的不食等語。凡各種不宜食的食物,都損胃氣,不僅會使人生病,也會傷身。要少疾長壽,對這些都要深戒,養(yǎng)老奉親與自我保養(yǎng)的人也應當知道。

四、少食少睡 切忌飽食安眠

現在的人以飽食安眠為有生的樂事,卻不知多食使氣凝滯,多睡使人神志昏,這是養(yǎng)生的人所忌諱的。過去,應璩詩中說一老人長壽的緣由:“量腹節(jié)所受。”《博物志》上說:“所食愈少,心愈開;所食愈多,心愈塞,壽愈。”孫思邈在《方書》中說:“口中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依照這三少,神仙訣了。”這都是古人相傳養(yǎng)生的秘訣,現在也可得到驗證。

五、五味不可過偏 偏則傷五臟

甜、酸、苦、辣、咸五種滋味,不能食之過多。所以多吃酸味會損傷脾,多吃苦味會傷肺,多吃辣味會傷肝,多吃咸味會損傷心,多吃甜味會損傷腎。

道家養(yǎng)生概要_道家男性養(yǎng)生_道家男人

六、早食宜飽 午后宜少

午前是生氣,午后是死氣。釋氏有過午不進食的說法,是避死氣。《內經》講:“太陽正中陽氣隆,太陽偏西陽氣虛。”所以早飯可以吃飽,午后就應該少進食,到晚上更一定要空虛。

在飲食方面,我們一定要多加的注意,要合理、科學的飲食。避免因為飲食給我們帶來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