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壺真的“養生”嗎?其實只是電熱水壺升級版?
隨著養生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集煲粥、煮湯、泡枸杞茶、煮果茶等功能于一身的養生壺受到歡迎。然而,既然被冠以“養生”的名義,也有很多消費者提出了質疑,養生壺到底怎么養生了?
跟電熱水壺基本無差別
近日,北京的消費者陳女士購買了一款壺身為玻璃材質的養生壺。“我一般放在辦公室煮養生茶。”陳女士說,“大家都說煮的茶比泡的茶好,我就買了一個。”
不過,陳女士告訴記者,她愛人劉先生是一位中學物理老師,看到她買的養生壺后直言:其實就是一個換了造型的電熱水壺。
劉先生說,從原理上來講,養生壺和電熱水壺都金屬通電發熱也就是電阻生熱的原理達到加熱的目的。主要區別在于:電熱水壺就是把水燒開,但養生壺因為功能比較多,特別是要煲湯,所以,雖然也要加熱,但加熱盤要根據不同食材所需的運行時間進行設置。從外觀上看,養生壺機身一般為玻璃材質,與通常采用不銹鋼、塑料機身的電熱水壺也有區別。
技術還不如電飯煲
如果跟電熱水壺相比,養生壺不過是在功能和外觀上略作調整,那么,與同樣以加熱為主要功能的電飯煲和電磁爐相比,養生壺又有什么不同呢?
據劉先生介紹,現在比較好的電飯煲一般都是采用電磁加熱技術。其原理就是使導線通電,繼而產生磁場,而與磁感線垂直的金屬在運動過程中就會產生電流,繼而轉化為熱量。
簡單說,把這個“導線內的金屬”做成鍋的形狀,就是電飯煲;而把導線圈單獨拿出來,就是電磁爐。
而俗稱IH電飯煲的電磁加熱技術的電飯煲,之所以比普通電飯煲好,就是其可以實現更均勻的加熱。“普通電飯煲只是鍋底加熱,IH電飯煲是整個鍋都在加熱,所以后者不會在蒸飯的時候糊鍋。”劉先生說。
但據記者了解,養生壺并沒有采用IH電飯煲和電磁爐的電磁加熱技術,只是采用了電熱水壺的加熱盤技術,這又是為什么呢?“與電磁加熱技術相比,加熱盤結構簡單,成本也低,也就降低了養生壺的工藝難度和成本。”劉先生說。“簡單說,養生壺的技術跟普通電飯煲幾乎一樣,都是加熱盤,但還不如電飯煲,因為密封性不如電飯煲。所以,很多養生壺的都會在說明書中注明不能煮糊狀、粉質食材,因為不僅會糊,還會讓食材外漏。”
偽概念托起高價格
既然養生壺的技術還不及普通電飯煲,其價格是否也跟普通電飯煲差不多呢?
記者在市場走訪了解到,容量與養生壺差不多的小型普通電飯煲,價格幾乎都在百元以內,網購平臺最便宜的甚至只有二三十元。但養生壺便宜的也要一百多元,貴的甚至兩三千元。
某養生壺廠家在線客服人員告訴記者,“養生壺的配件比電飯煲多,比如有煮雞蛋的架子、不銹鋼茶葉桶,高級一點的還會在壺里配一個玻璃盅。另外,由于玻璃機身的可塑性和導熱性都不如金屬,養生壺的壺底采用的是不銹鋼材質。金屬鍋底的電飯煲,長期使用,金屬離子會滲到水中,危害健康。養生壺則是先用金屬底外鍋加熱,然后再用水隔著內層的金屬盅加熱,就不會產生金屬離子滲出的問題。”
果然是這樣的嗎?什么金屬離子會危害健康呢?
記者了解到,過去人們經常使用鋁鍋,也只有鋁離子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但現在的鍋都是不銹鋼,真要滲出金屬離子,也是鐵離子,鐵離子不僅對人體無害,反而還有好處。
可見,養生壺能夠防止金屬離子危害健康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另外,養生壺還有一些諸如無線網絡遠程控制、定時預約等功能,也不是什么高科技,成本也不高,很多電飯煲都已經有了這個功能。
泡茶煮茶并無多大區別
既然養生壺沒有宣傳的那么厲害,甚至還有虛假宣傳的成分,消費者是不是就可以遠離這種產品了?“這個也要因人而異,”劉先生說,“如果只是上班泡茶,煮紅棗、枸杞喝,完全沒必要用養生壺。但如果是燉銀耳、燕窩,熬制中藥,養生壺相對還是比較方便。不過,因為功率太小,熬出來的可能不如普通鍋燉的口感好。”
至于幾千元的養生壺,劉先生認為,完全沒必要買,因為“根本不值這個錢。”
小貼士
適合冬季的養生粥
枸杞蓮子大米粥
材料:蓮子、枸杞、大米。
做法:蓮子去蓮子心,加適量水煮取小半碗湯汁備用;另用鮮枸杞與大米適量,共煮粥,趁熱即可食用。
功效:大米是經常食用的一種傳統主食,有胃氣、補脾虛、壯筋骨的功效,適合在冬天的時候食用。因此,冬季養生粥絕少不了它。
芍藥知母紅糖粥
材料:芍藥、桂心、防風、知母、麻黃、白米、制附子、紅糖。
做法:芍藥、桂心、防風各10克,知母、麻黃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白米150克,紅糖適量,水煮成粥。
功效:芍藥知母紅糖粥具有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四肢關節疼痛、腳腫、頭暈短氣等病癥。
韭菜粥
材料:韭菜、白米、豬肉少許。
做法:先把白米粥煮熟,再將適量韭菜切碎投入,以及少許豬肉,稍煮片刻便可食用。
功效:韭菜內含大量的維生素A、B、C和鈣、磷、鐵等物質。韭菜粥適合背寒氣虛、腰膝酸冷者食用。
文/本報記者 張麗娜
圖/網絡圖片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