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進行飲食養生?3個原則應遵循,好處不請自來
大概所有人都會認為人在冬天要比春季容易生病,春季因為沒有冬天干燥低溫,所以疾病的發病率會比較低,但其實換季時期的氣溫變化,更容易發生疾病,尤其是與皮膚、免疫系統與心血管有關的疾病。
春季養生有4個重點
所以談到春季養生,一般而言主要的重點包括以下4點。
1、精神調養:重在保持愉快而平穩的情緒。
2、起居作息:著重夜臥早起(微晚一點睡覺,早點起床)。
3、運動健身:注意以溫和運動,出汗不宜過多。
4、飲食營養:主要以清淡健脾利濕,護心保肺養腎為主。
3個春季養生千萬不要碰觸的大忌
如果能夠做到這些方式,相信可以有效達到春季養生的原則。不過,碰到換季時候,一般人也常會做以下的4件事,看起來好像短期之內能夠快速恢復身體清涼的感覺,但卻是觸犯養生大忌的行為。
一、運動后立即大量補水:
在春季運動后必然會大量出汗,人體流失水分,容易感到口干舌燥。有的人運動后便大量飲水,覺得這樣做才能盡快補充身體需要,使體液平衡。實際上這種做法并不正確。
人在運動時,體內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如果運動后馬上大量飲水,勢必會使胃腸道部分血管急劇收縮,吸收能力減弱,且讓人感到胃部沉重悶脹,妨礙橫膈肌的活動,影響正常的呼吸。
正確作法:在運動后大量出汗時補水要適量,采取少量多次的喝法,每15~20分鐘喝一次較為適宜,而每次補充水分的量應該控制在150~較為恰當。
二、怕熱洗澡時改沖冷水:
有人認為洗冷水澡可增強免疫力,但事實上洗冷水澡并不會增強免疫力。而人們在換季外出時在冷熱交替,人體肌膚的毛孔都處于張開的狀態,此時洗泠水澡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熱量無法散發而滯留在體內,進而易引起高熱。
此外,洗冷水澡雖然感覺暢快,但可能會導致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引起供血不足,輕者可能讓人頭暈目眩,重者有可能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老人、小孩等免疫力較低的人,以及高血壓、心臟病的病患,還有在生理期及生理期前后女性,都不適合在春季洗泠水澡。
三、冷氣開低溫持續恒溫:
在北方,春季想要即將面臨停暖,很多人會選擇待在有空調,保持溫度舒適的室內,有些人甚至為了省事,想盡快讓身體降溫,不管外面溫度如何,都將冷氣機設定在一個恒溫的低溫狀態,其實這對于健康人來說都是患病的潛在危險,因為室內外溫度反差較大,很可能讓皮膚無法迅速適應過大的溫差變化而引發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也有可能會誘發心血管病的發生。
您還有哪些健康養生方面的問題,頭條關注南方健康,三甲醫院醫生顧問持續為您提供專業的健康知識!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