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養生術靜坐養生法] 中國傳統驅鬼術
[中國傳統養生術靜坐養生法] 中國傳統驅鬼術
說起靜坐,不少人可能會想到廟里的和尚,山上的道士,認為這是“出家人”的事,與我們“俗人”毫不相干,其實這是一種誤會,靜坐可是我載[中國傳統養生術靜坐養生法] 中國傳統驅鬼術
說起靜坐,不少人可能會想到廟里的和尚,山上的道士,認為這是“出家人”的事,與我們“俗人”毫不相干,其實這是一種誤會,靜坐可是我載可在《莊子?大宗師》中找到,說的是這樣一段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學生顏回對孔子說:我進步了,孔子便問:有什么進步呢?顏回說:我遺忘仁義了,孔子就說:不錯,但不夠,過了幾天,顏回拜見孔子說:我又進步了,已經遺忘禮樂了,孔子笑道;不錯,但還不夠,又過了幾天,顏回又拜見孔子說:我已經坐忘了,孔子趕忙上前問,什么叫坐忘?顏回道:“墮肢體,黜聰慧,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孔子便說:讓我也跟你學吧,孔子的好學精神實在令人敬佩,究竟孔子后來學沒學,史書上沒有記載,但孔子長年過著顛沛流離,抑郁不得志的生活,而仍能享古稀之壽,想必也可能從中有所獲益吧, 這里顏回所練的“坐忘”,便是一種靜坐修練功夫,只是他不斷提高,已經練到相當高深的層次了,郭沫若在《靜坐的功夫》一文中認為: “靜坐這功夫,在宋:明諸儒是很注意的,論者多以為是從禪來,但我覺得當溯源于顏回……” 不管怎么說,我國古人終歸是酷愛靜坐的,唐朝聞名詩人白居易就精于此道,晚年更是練此不輟,他在不少詩篇中都記載了練功時的感受和體會,如“長年漸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學坐忘心,寂莫安可過,”(《冬夜》);“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飲似醇醪,又為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忘所在,心與虛俱空。”(《靜坐詩》); “晚下小池前,淡然臨水坐”(《約心》);“月好好獨坐,雙松在前軒”(《松聲》),等等。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也與靜坐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通過自己多年的心悟體演,結合前人的閱歷,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靜坐方法,他在《上張安道養生訣》一文中記載: “每日以子時后(三更三四點至五更以來皆可),披衣坐(只床上擁被坐亦得),面東或南,盤足坐,扣齒三十六通,握固(以兩拇指掐其次指手紋,或以四指都握拇指,兩手拄腰腹問),閉息(閉息敢是道家要妙,先須閉口并鼻,不令氣出也。)……”逸套方法對后世影響頗大,在民間廣為流傳。 由于靜坐簡便易行,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近年來,國外也掀起了靜坐熱潮。據西德《明星》畫刊報道,西德有很多人在練一種叫“T M”的功夫,“T M”是的縮寫,漢語的意思是“超越一切,靜思默坐”或“修身靜坐”。詳細方法是:每天靜坐兩次,每次20分鐘,姿態靜謐,思想凝寂,處非睡、非夢、非想的極度安逸狀態,即所謂“第四精神狀態”。有的練功者說:“做T M時,我什么也不想,但覺得頭顱分開,清爽的空氣源源輸入,渾身感到輕松。” 日本的川煙愛義博士,依據佛教坐禪,獨創了一種“三分鐘超覺靜思法”。據說此種方法能“使人心平氣和,頭腦清晰,從而使平常不能解決的難題得到解決……還說自古以來,超覺靜思具有重大作用,是杰出人才的精神支柱”。其詳細方法分三步:第一靜坐片刻,其次調整呼吸(兩分鐘),第三默念口決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